“這邊的箭上也有!”
“我這邊也有!”
“幾乎每一支都有!”
許多清理箭矢計程車兵都看到了箭矢上綁的的勸降書。
“初元元年秋庚午,大漢皇帝詔曰:昔日國家不幸,宦官弄權,以致皇權衰落,賊子窺伺,朕之過也。近者權臣董賊,連結黨伍,敗壞朝綱,敕賞封罰,皆非朕意。
今朕已成功誅殺逆賊董卓,除其羽翼李儒,但仍有董卓餘孽視朝廷法度於不顧,意圖危害我大漢江山社稷。朕夙夜憂嘆,恐天子之將危,不得已出兵相伐,親掃叛逆。
城內西涼將士,均是我大漢兒郎。朕誅叛逆只誅首惡,不忍牽連無辜,朕以大漢天子之名宣佈,凡擅自興兵者,為謀反;釋兵投降者,不究。
如若能擒得賊首,活捉李傕者,賞金一千,食邑百戶。”
“嗚呼!民吾同胞,爾等皆吾赤子,吾終不能撫卹爾等而至於殺爾,痛哉痛哉!興言至此,不覺淚下。初元元年秋七月詔。”
當他們帶著好奇之意開啟了勸降書,頓時就震驚了。
“這......這是當今天子的勸降書。”
“董卓.....董相國已經死了?天子重掌皇權?”
“這......難道剛剛陣前呂布將軍說的全都是真的?”
當看到了勸降書之後,許多西涼士兵都紛紛恍然回神,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一切的一切也都能解釋的通了,為何這段時間不見董卓影子,為何會突然之間從司州撤退,撤到這函谷關當中。
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董卓已死,天子重掌大權。再以天子之名,御駕親征,誅殺叛逆。
“將軍在騙我們,此番戰事並非是呂布起兵謀反,而是我們在逆反天子聖駕。”
“難道之前城下大軍蜂擁的那個人不是某個大將,而是當今天子,我大漢皇帝陛下。”
看到勸降書,不由得聯想大戰之前巡視大軍,萬人簇擁的威武身影。
他們恍然一想,雖然那道身影騎著駑馬,更是未戴戰盔,而是身著玄色龍袍,頭戴冕旒,儼然是就是天子的裝束啊!
那可是大漢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萬民膜拜上天之子啊!
只要是大漢子民,無論是誰,談及天子無不敬畏,
畢竟自幼就身受儒家思想天、地、君、親、師的薰陶,天地君親師是中國古代傳統社會中倫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依據。
君構成了古代封建宗法思想的核心,人生在世,要以“忠君孝親”為本。在古代封建社會,這似乎已經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在每一個人的下意識裡,反抗天子就等同於與天作對,無異於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