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隊月球車在灰色的世界裡飛馳,原始的月面被車輪碾壓,留下一道道的車轍。
如果沒有後期的破壞或者其他車輛從這裡經過,這些車轍印會永遠留存下去,月球的土壤可是忠實可靠的歷史記錄者。
不同於有大氣、水和植物的地球,月球上的土壤,也就是月壤,或者叫風化層,它的物理特性形成非常單一,基本上完全是由撞擊塑造的。
大塊的基岩在小天體的撞擊之下被不斷的打碎、混合、翻動,最終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這層細膩的沙土層。
雖然太陽風和宇宙射線也能改變月壤的一些特性,但是這種影響更多的是化學成分上的,比如在月壤顆粒中形成羥基和水,基本上不會影響到物理形狀。
所以這些車轍印永遠會記住這次歷史性的月球大救援。
當然,只要這裡不被小行星撞擊產生新的大撞擊坑。
車隊一共三輛帶動力的月球車,三輛車用纜繩串在一塊,第一輛的駕駛者是彭子真,第二輛的駕駛者是林洋,最後一輛車則是開啟了跟隨模式。
雖然他們開的比較快,但基本上都是走直線和拐大彎,沒有快速的小彎機動,所以跟隨起來問題也不大,甚至第三輛車後邊還拖著兩個無動力載貨車架,裝著一些物資。
三輛車串成一串是為了防止頭車不小心掉進裂縫裡,畢竟有後邊兩輛車拽著,還有載貨車架,如果頭車發生意外,也可以輕鬆的把它拉上來。
加上軌道上的探測衛星指引和“頭車領航員”的仔細觀察,保證他們可以用比較快的速度趕到匯合的地方。
“吸~呼~吸~呼~”
氧氣不斷地減少,他們的行走路程也在不斷增加。
“子真,按照計劃,我們現在走了差不多五分之一路程了,換我領航吧。”
第二輛車上的林洋對頭車的彭子真說道。
“好的,林姐,這裡是直線路段,我們30秒後開始減速,20秒內車速降為零。”彭子真說道。
“可以。”
因為三輛車串成了一串,所以停車也要聯動,很快他們就按照計劃停了下來。
車輛停下來之後,他們並不急著上車趕路,而是先繞著月球車轉了一圈,簡單的做一下車輛檢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裡畢竟是月球? 他們經過的地方又都是非常原始的地方? 不是地球上的高速公路,萬一有什麼地方出現了裂紋,自我檢測系統又檢測不到的話? 指不定什麼時候給你來個狠的。
那樣不僅人救不到? 連自己也得搭進去。
檢查沒問題了? 林洋才站在頭車的駕駛位上,彭子真上第二輛車? 兩人連帶後邊的智慧無人車一塊啟動,繼續駛向匯合點。
事實上實際開起來他們的速度並不慢? 不是限制死了十幾公里的時速,地勢平坦視野開闊的地方他們能開到二十多公里每小時。
而地面起伏較大,並且在大撞擊坑旁邊的時候,它們會開到十公里每小時,甚至更慢。
大撞擊坑旁邊的地形是比較複雜的,坑裡是撞擊熔岩冷卻的區域,而外邊則是撞擊時擠壓產生的凸起和裂縫? 在這種地方行使的時候要非常小心。
凸起好說,大凸起繞開? 小凸起直接開過去? 那些隱藏的裂縫可是最危險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