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何止普通人震驚,連其他國家宇航局和航天公司的人一樣感覺震驚。
尤其是美瑞肯宇航局的人。
當初他們的載人登月任務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沒有重複的地點,所以每次降落面臨的都是半陌生的降落地點。
地上有沒有危險的坑洞或岩石需要一邊降落一邊觀察,月球軌道上距離太遠了,探測衛星和軌道艙配備的小望遠鏡根本看不清地面的真實細節,所以每次降落都是一次大冒險,必須小心小心再小心。
就像人類和美瑞肯的初次載人登月,宇航員操控登月艙向月面降落時,表明計算機過載的警報器突然開始響起。
就是這個警報聲,讓登月艙在下降彈道中多飛了4秒,也就是說實際登陸地點會離計劃向西面偏離好幾公里遠。
而且因為導航計算機出現的若干次異常程式警報,當時的地面指揮中心還面臨著一個關鍵的、一剎那間的抉擇——是否終止登月計劃!
因為當時登月艙上的燃料僅夠進行一次嘗試了。
經過快速的思量,總指揮“憑著直覺”允許宇航員嘗試登月。
當宇航員重新開始注意窗外之後,他們發現自己正處在一塊岩石和一片硬地之間,因為計算機失靈導致他們飛過了預選著陸區,而燃料也很快就要耗盡了,所以宇航員選擇了手動控制登月艙。
登月艙不斷下降,燃料開始耗盡,當登月艙位於月面上空大約9米時,所剩燃料僅夠用30秒鐘了。
還是宇航員在遍佈礫石和隕石坑的月面冷靜而快速地找到一處適合著陸的地方,最終才讓登月艙穩穩地降落在了月球上。
這種與死神搏鬥的感覺,直接讓宇航員冒了一身冷汗。
哪像奔月號登月飛船的降落,簡直可以用優雅來形容,指令長和副指令長有種民用航班降落的感覺。
一看到這裡,美瑞肯宇航局的人就又開始發愁了。
好像、大概、也許……他們重返月球的過程跟之前登月沒有任何區別,又是一次大冒險,對宇航員和登月裝置都是一次極限考驗。
人們以為登月會相當的刺激,要是敢直播出來那就更刺激了,只是沒想到這次會這麼的優雅。
雖然突破了人們的想象,但是稍微一思索,他們發現這還是技術原因。
領航者的技術牛批。
“保密真夠好的,之前領航者可沒說月宮二號還有導航功能,哈哈,我還以為它只是一個生存艙。”
“這下好了,以後這片區域就可以擺脫‘盲降’了,有了地面的引導,不管是降落準確度、成功率,還是舒適度,都會提高好幾個量級。”
“技術發展還挺快,好吧,也不算快了,幾十年前美瑞肯登月的時候也夠驚險的,沒想到現在都可以這樣降落了。”
“別說美瑞肯了,就連當初月宮二號的降落也不算太平,甚至降落之後才發現降落地點是個小斜坡,實際再往旁邊挪一點點就好了,好在它的降落支架可以伸縮調整。”
“月宮二號算是這裡的基建了,就像你要開車開得又快又好,你就必須先把路修起來,修路就是基建,這裡有了月宮二號的降落引導,並且還有八輛月球車負責整理地面,降落過程自然順滑無比。”
“是啊,基建太重要的,從這就能看出天夏和美瑞肯的區別,美瑞肯先到先得,但是根本不發展,只是四處的出擊,站一腳就走,五次成功的登月好像差距都不大,而天夏的打算明顯是在一點上站穩腳跟,然後迅猛發展,最後才出去平推。”
唐超看著這些網友討論撇撇嘴,心裡想這算什麼基建,等真正基建的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天夏的基建能力外人根本就不瞭解。
隨著奔月號距離月面越來越近,奔月號外部攝像頭拍攝的降落地點就越清晰,看直播的觀眾們可以看到展開太陽能電池板的月宮二號,還有月宮二號旁邊的八輛月球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