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領先生對我們很失望!”
美瑞肯航天局的會議室內,工作岌岌可危的大統領代言人庫納拍著桌子說道。
經典情景再現,會議室裡的其他人都覺得這個一幕出現過好幾次了,有些人甚至想笑。
“天夏這個月16日進行載人登月任務,那麼按照我們之前定下的計劃,我們必須在月底之前發射我們的載人登月飛船,可是現在我們的登月飛船用哪個方案都還沒確定!”
“之前你們都說自己的方案進行到99%了,我們不好進行判斷,也不好進行選擇,現在好了,天夏替我們做出了選擇!”
“所以,經過智囊團的會議決定,方案採用標準現在統一了,只有一條,那就是誰的飛船可以最早發射,並且必須是在本月內發射,我們就採用誰的方案!”
好吧,這下有些人笑不出來了。
之前的計劃確實是這樣的,而且當時天夏重新定下的載人登月任務執行日期沒這麼早,他們也沒想到對方會提前這麼多。
進度99%什麼的,大家也就是說說而已,畢竟要爭奪訂單嘛,不往大了吹一下怎麼顯得自己牛批?
自己不牛批,宇航局怎麼會選自己的方案?
就像你上班遲到了,你是跟老闆說“沒起床”呢,還是“在路上”呢?
你玩了一天,結果客戶來催工作,你是說“沒開始”呢,還是“在做了”呢?
答案很明顯。
在路上了(剛起床).jpg
在做了(開啟電腦).jpg
只不過現在天夏那邊直接把發射日期定在了16日,並且所有系統都動了起來,任務需要的裝置已經上路了,顯然是玩真的。
對面玩真得了,美瑞肯這邊的情況就像老闆直接到了你家門口,你是要出門還是快到公司了,結果很快就能出來。
所以這下子三家公司有點麻爪,還好,三家也不是都“99%(新建資料夾)”,有兩家進度還是不錯的。
就是網友不看好,但業內人士看好的兩家公司和兩架登月裝置。
深藍起源的“國家隊號”登月裝置就是當年“阿波羅”登月裝置的復刻版,也是經典的上升級和下降級結構,一上一下摞起來。
只不過“國家隊號”登月裝置更大了,也摞的更高了。
阿波羅登月裝置的高度是7米,而國家隊登月裝置卻達到了12米。
重量也從15噸變成了30多噸。
說它是放大復刻,它就真的放大復刻,當初阿波羅飛船是走樓梯下來的,它同樣是走樓梯。
關鍵是,哪怕當初的阿波羅登月飛船樓梯只有2米高,宇航員還廢了好大功夫才下來,而國家隊登月飛船的樓梯卻高達9米……
這……
那真是又直又高,老壯觀了。
可是地面上看著壯觀,到了月球上就是致命缺憾了。
當宇航員穿上行動不便的艙外宇航服下樓梯的時候,他可能要花上一天的時間才能下到月球表面。
好在是因為飛船變大,飛船在月錶停留的時間也變長了,阿波羅登月飛船的月錶停留時間最長是3天,而國家隊飛船可以停留7天時間,足夠宇航員上下飛船的。
起飛也是傳統起飛方式,拋掉大塊頭的下降級,上升級噴射模組帶著載人艙升空,然後對接月球軌道上的獵戶座飛船返回地球。
因為它的突破性不大,所以它的進度確實不錯,是三個方案裡進度最快的。
再就是動力系統公司的“基地號”登月裝置。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那是因為它的外形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月球基地,而不是飛船。
它的技術突破性不大,但是在動力模組的佈置方式上有不小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