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字景略,東晉北海郡劇縣人,後移居魏郡。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去世,終年51歲。】
【王猛臨終猶以前秦內部各族豪酋勢力為憂,以東晉為正朔所在,勸苻堅勿進攻東晉,但未被採納,最終有了淝水之敗。】
【在亂世中長大,想要結束這亂世,這或許是王猛這位千古名相的一生夙願。】
【公元325年開始,這一年,王猛出生在青州的的一個貧困百姓之家。
而此前不久,這裡才活埋了東晉三萬降卒。
異族統領下的漢民好不容易熬死石勒,等來的卻是更加殘暴嗜殺的。
漢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就像圈裡的羊一樣,任人宰割。什麼尊嚴、什麼榮耀,在五胡亂華的時代都是扯淡,活著,就已經是漢人最大的奢望了。
“寧作太平犬,莫為亂世人”,說的恐怕就是這個時代。】
【父母抱著年幼的王猛一路乞討到中原,他們安頓下來後就靠編簸箕為生。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王猛稚嫩的小手常常被竹篾割的鮮血淋漓。
但他很聰明,慢慢做起了簸箕生意。
王猛挑著簸箕,掄圓雙腿能日行百里,雖是辛苦卻練出一副好體格。】
【晉書上說王猛這個人性格獨特,他看不起鄉間那些浮浪子,也不和他們打交道,只自己獨來獨往。
那些輕浮的小年輕都嘲笑他不合群,王猛也不理睬。
父母病逝後,孤身一人的王猛把簸箕賣得更遠了。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終來到華山下隱居,繼續磨練自己。】
【混亂了幾十年的北方大地殘破不堪,後苻洪建立前秦,與前燕分了北邊的半壁江山,和東晉隔江而治,王猛正是前秦屬民。】
【在謀生之餘,王猛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尤其對兵法韜略之類最為精通。受文化的薰陶,王猛長大後變得儀表堂堂,氣度不凡。
有識人之術的徐統欲徵召王猛為功曹,但王猛卻沒有答應,繼續隱居,專門等候明主。】
【公元354年,桓溫北伐前秦,駐軍灞上,關中百姓夾道歡迎。
王猛聞知後,身著麻衣親往晉營拜會。
桓溫問及天下局勢,王猛一邊摳蝨,一邊作答,將天下大勢分析的井井有條。
“捫蝨而談”便由此誕生。
桓溫不由暗自稱奇,又將軍機相問,求教王猛為何自己奉天子之命解救關中,而關中卻無英傑投靠自己?
王猛看穿桓溫心中留敵自重的打算,直說道:“長安城近在咫尺,你卻不攻取它,人們不知道您的打算,所以才不來投靠。”
桓溫無言以對,只好稱讚道:“江東沒有人可與你相比。”於是想要留用王猛。
王猛卻因為東晉朝廷只重用世族,桓溫又將篡逆,所以推辭未應。
後來桓溫因糧草不濟,不得已撤軍而還。】
【第二年,前秦獨眼暴君苻生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