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南府道轄下歸雲鎮西,是一座不足五十戶的村落,盡皆以“種”姓族人而居,因地處東華州楊江分支處,歷來與世無爭一般。
胡元王朝一統天下不過才二十餘年,也是異族第一次問鼎中原,統御華夏族人,為穩妥朝政時局,將中原數州郡進行重新分割。
天下九州,遂改為五州,加強了中央的集權。
義南府道,便歸屬東華州管轄,而東華州處沿海一線,許多府道,藩鎮之內,河流江水眾多,種家坡便是處在楊江分岔之處,被楊江包在其中。
楊江的水源,造就了種家坡取水的便利,只若是無洪澇時節,種氏族人靠豐收的農作物,足可保障整村人的飲食供給。
天有不測風雲,一旦楊江洪澇,整個種家坡所種植的農作物,便將毀於一旦。若非村落房屋地勢較高,只怕種氏族人早被洪水滅亡了。
正是這般的特殊地理位置,歷朝歷代從未將這等彈丸之地擱在心上。
胡元六年夏,義南府道全境受洪澇之災,甚至貽害威脅到東華州經濟重鎮金陵,即便是中原正統王朝之時,遇上這般洪澇,也不過是撥銀賑災,修堤築壩,但這些措施都難以輪在種家坡那一塊上。
如今異族當家,坐統中原,更不將華夏族人當回事,一心只求保住金陵這個錢袋子,將金陵的堤壩修整如鐵桶一般,至於義南府道根本不理不會。
若不是老天有眼,下了半月有餘的暴雨,突然間雨停天晴,義南府道的巡撫,便決定改道楊江,將整個種家坡都給淹了去。
歸根究底,那一片村落,實在是太不起眼,不重要的。
若不是憑空一聲響,蹦出個叫“種羽”的少年,意外搶走了霓裳羽衣,種家坡終究還是那個寧靜的種家坡。
種羽?
這個莫名其妙蹦出的少年,究竟是何底細?
好在“種”這個姓氏,實在是罕見極了,整個胡元王朝,恐怕種姓的人不足千餘人,而那個不起眼的種家坡,更是成了唯一的線索。
各鬥氣宗派,無不是將這唯一的希望寄託於此。
對於種羽來說,也算是一絲絲的曙光一般,要追尋出自己的身世,沒有比一個盡皆是“種”姓族人聚居的地方,能有更好的希望了。
好在邊陲小鎮就在楊江下游,只若順江逆流而上,便可達到。
不過僅憑一雙腳力,這段距離也不算近,走了十日方才到了歸雲鎮上。
“小二,五個饅頭,一碟鹹菜,再弄碗米湯汁。”種羽隨便找了個酒肆坐下,這些日子氣溫回升,如春暖一般舒適,自然無需酒水取暖。
如此簡潔的午餐,倒不是種羽囊中羞澀,吳羽吟走時留下的碎銀,不過用了十之一二。
一路走來,除三餐以外,便無任何的開銷。
天明趕路,夜黑便隨便找個地休息,倒不是種羽捨不得錢投宿客店,只是常年荒野深林的生活,只若有片憩息的地兒,就足夠了。
人生在世,都有著私慾,珍饈佳餚,綾羅綢緞,美人錢財,無不是越多越好。
對於種羽來說,粗茶淡飯能填飽肚子就是享受,休息之時不用警惕擔心野獸猛禽,便是享受。
不過在別人的眼裡,你所感受到的幸福,可能是令人嘲諷的嬉笑。
“喏!”店小二臉色不好,將饅頭幾乎是扔在了桌上,險些沒“跳”出碟盤中。
近四五日以來,歸雲鎮像趕集一般,突然之間大街上的酒肆茶鋪家家爆滿,尤其是投宿的客店,早已供不應求,許多外來的江湖人士,甚至重金將一些民宅租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