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四同看到蘇凡疑惑的樣子,便說道:“蘇公子難道不知道武者?”
“不知道,還要麻煩你跟我解釋解釋了。”蘇凡這個時候也不會不懂裝懂,如果這裡也有修真者的話,那以他現在凝氣初期的實力,連自保也很難做到。
甘四同知道的武道界資訊其實也並不多,但他終究有個體制內的哥哥,對這些多少也瞭解一些。
他告訴蘇凡,武道界傳承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
據傳是從道教或者一些隱秘門派傳出的練氣法門,最後被武道界泰斗們推演簡化,才有了一門門不同的內勁功法和一些搏擊之術。
在槍炮崛起之前,大師輩出,武道界也是一片繁榮,人人皆有一顆向武之心,而在槍炮逐漸推廣之後,武道就開始逐漸衰弱,到了現在願意沉下心來練武的人少之又少。
武道大師級人物屈指可數!
而武道境界又分為三個境界:外勁,內勁,化境。每一個境界也分為入門、小成、大成以及圓滿四個小境界。
化境又被稱作為宗師境,只不過這樣的人除了真正隱世不出的,其餘都被有關部門做了記錄。
世間大部分武者都屬於外勁層次,什麼鷹爪功、洪拳、十二路譚腿之類的大多屬於外勁功夫,不僅需要時間來磨練,更是要吃不少的苦頭。
但外勁功夫只知道運用肌肉筋骨之力,和普通人差距不大。
而到了內勁,就非常稀少了,只有一些頂級的內家拳門派和某些家族傳承還保留著內勁功夫。
到了現在,就連那些門派和家族的年輕一輩的人,大部分都不怎麼願意用心練武,畢竟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苦修十幾年,不如人家手拿一把槍,武道又怎能不沒落?
不過據甘四同所知,如果到了內勁圓滿,或者是化境宗師的層次,那就完全不同了。
化境宗師能夠罡氣護體,更有甚至據傳能硬抗槍械,只不過宗師太少了。
“除了化境之外,甘四同說到,化境之上據說還有一個層次,被稱作天神境,有某種不可思議的威能。不過那個境界太過虛無縹緲,只存在於傳說,沒有誰親眼見過。”
蘇凡暗自思索,如果說外勁對應的是凝氣期,內勁對應的是築基境,化境對應的是靈元境,那麼天神鏡對應的就是玄海境了。
但是武者和修真者之間不能比,武者的內力和修真者的法力是兩種完全不同層次的力量,就好像一個是豆腐,一個是鋼刀,任憑豆腐再怎麼大,同等情況下也不會是鋼刀的對手。
而且修真者的手段層出不窮,各種法術、神通、法寶,甚至能駕馭天地之力,這些都不是武者能比擬的。
現在蘇凡雖然只是凝氣初期,但對上外勁圓滿,也可力敵。
甘四同最後很熱情的邀請蘇凡去西餐廳吃飯,兩人一直聊到中午12點。蘇凡一頓吃了六七萬,像什麼惠靈頓牛排吃了不下二十塊,都把廚師吃急眼了,不得已特地去隔壁的中餐廳幫他買米飯。
告別甘四同之後,蘇凡獨自一人來到了后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