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和陸遜交接之後,他在幾名衛士的護送下離開漢中。
陸遜從田豐手中接管的並不只是軍權,他連漢中政務也一併接到了手裡。
漢中軍中一夜之間全都交到了陸遜的手中。
在交州的時候,他雖然被孫權封為右都督,可軍政大權卻沒有多少,更不要說隻手遮天。
投效曹鑠,連半點宮瀨也不曾有,居然就從田豐手中接管了整個漢中,可見曹鑠對他是十分信任。
人與人之間,有時僅僅只需要一些信任也就夠了。
得到漢中,陸遜先是查問了政務,隨後又去檢視了軍糧、軍械。
陪在陸遜身旁,蔣幹疑惑的問道:“陸將軍,為什麼一直都在查問政務和軍需,卻始終沒有檢視軍營?”
“為什麼要先檢視軍營?”陸遜問了一句。
蔣幹錯愕的說道:“敵軍來到漢中,將士們才是要為主公效命廝殺,不檢視軍營反倒把精力都放在政務和軍需上,是不是有些捨本逐末?”
“我倒沒有覺得捨本逐末。”陸遜說道:“將士們確實是要上陣殺敵,可蔣公有沒有想過,他們上陣,最需要的是什麼?”
“軍械糧草。”蔣幹回道:“檢視軍需倒是可以理解,將軍查問政務過多,我真是沒辦法理解。”
“沒什麼不好理解的。”陸遜回道:“所謂政務,無非是關乎民生。百姓過的安寧,地方才可穩固。無論怎樣的政務,到頭來都是由百姓決定。”
陸遜這一解釋,蔣幹點了點頭:“陸將軍說的確實沒錯,我大概是明白了……”
“法正雖然率領大軍來到漢中,可他一時半會也不能把我們怎樣。”陸遜回道:“趁著戰端未開,我此時多檢視一些政務,多過問一些軍需。等到開戰的時候,我們也不至於倉促應戰。勝算也會更多一些。”
“陸將軍的看法和田公相差不多。”蔣幹回道:“田公當初也是這麼對我說過。”
“田公是個有本事的,他在漢中確實是屈才了。”陸遜問蔣幹:“我有些事情想要請教蔣公,還請不吝賜教!”
“凡是將軍想知道的,我一定無所不言!”蔣幹回了一句。
“以田公的能耐、胸襟,他應該陪在主公身邊,做更重要的事情。”陸遜問道:“主公為什麼會把他留在漢中這麼些年,到現在才給他召喚回去?”
“如果不是主公得了洛陽,只怕田公這輩子都不可能再回去。”蔣幹搖頭:“當年主公實行免稅,到了該徵稅的念頭,各地都有一些刁民抗稅,甚至還有人武力暴動衝擊官府。那是主公身邊需要有個人承擔這些,田公全都給擔待了下來……”
“也就是說,田公那時殺了許多人?”陸遜追問。
蔣幹點了點頭:“陸將軍猜測的不錯,田公那時確實是殺了不少人。可那些人要是不殺,稅收永遠都徵收不上來,主公只是憑藉凌雲閣賺錢,又哪能養得起那麼多人,哪能顧得過來那麼多地方?”
“自從黃巾之亂起,天下凋敝,百姓民不聊生。”陸遜輕嘆了一聲:“主公免稅,為的不過是地方能夠儘快壯大。那時大家都窮,即便徵稅也沒有多少。還不如先不徵收稅賦,等到百姓們富裕起來再收不遲。”
“陸將軍果然不是尋常人,連主公的心思都能揣摩清楚。”蔣幹隨即回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