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那幾輛馬車,曹彰向一旁吩咐道:“長兄把公孫恭等人的屍體交給我們,是為了刺激公孫康,吩咐下去,讓他們可千萬不要給弄壞了。”
一名衛士領命離去,提醒看護屍體的曹軍多加留心。
走在曹彰身旁,祝奧向他問道:“三公子,我們只是先鋒,也不需要攻破公孫康,帶著屍體怕是多有不便……”
“我向長兄討要屍體,而他也是同意。”曹彰說道:“足可見長兄認為帶著他們是有必要。”
曹彰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祝奧沒再多問。
他也回頭看了一眼,可他卻始終認為即便利用這些屍體刺激了公孫康,僅以兩千兵馬也不可能把整個遼東拿下。
一路上,曹彰都在催促大軍快走。
將士們馬不停蹄,除了中午吃飯歇息了片刻,其他時間都在趕路。
眼看天色將黑,他們終於望見遠處出現了一座城池。
抬手朝那座城池一指,曹彰說道:“祝將軍,前面應該就是朝鮮城,今晚我們把城池拿下駐軍,你覺得怎樣?”
“三公子打算勸降還是強攻?”祝奧問道。
“先勸降後強攻。”曹彰說道:“不過我倒是希望他們不要輕易投降,我們來到這裡走了不少路途,連一場仗也沒打,實在是讓人悶的發慌。”
“三公子也不用覺得悶。”祝奧回道:“仗是肯定有得打,只是我們還沒遇見遼東大軍罷了。”
“還大軍。”曹彰蔑視的一笑:“我怎麼覺著遼東沒有多少人馬?”
“不知三公子為什麼這樣說?”祝奧詫異的問道。
“一路走來,你看見多少村子?”曹彰說道:“這裡和三韓相比甚至還要蕭條一些,像這樣的地方,就算由著公孫康招募,他又能招募到多少兵馬?”
“公孫家盤踞遼東多年,佔著遼東、樂浪兩郡。”祝奧說道:“他們主要是經營遼東,樂浪不過是與三韓之間的交界。這裡時常會發生戰事,沒有多少人口也在情理之中。”
“祝將軍倒是會給公孫家找理由。”曹彰笑道:“你這麼一說,我越發想看看遼東郡究竟是什麼樣子。”
自從出兵,祝奧就一直不太贊同他急行軍的做法,曹彰和祝奧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十分融洽。
不再理會祝奧,他一招手喊道:“全軍前進,在朝鮮城外駐紮!”
得到命令的曹軍將士雖然已經十分疲憊,還是加快了腳步,跟在曹彰身後往朝鮮城趕去。
曹軍正在逼近的朝鮮城內,坐在官府正堂的不是縣令,而是來自遼東的以為官員。
此人名為韓忠,是遼東太守公孫康身旁幕僚。
他這次來到朝鮮,正是奉了公孫康的命令率領五千人馬前來觀望曹軍動向。
朝鮮是座小縣城,容納五千兵馬卻是可以。
早幾天就悄然來到,韓忠始終龜縮在城內,從沒有露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