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張守禮所說,這兩個東西邊地一早都有,方景楠就估計陳山材認識,也不急著解釋,笑著問道:“此物有多少人種?”
“種的人不多,不好吃,沒法喂牲口,產量也不高,也就百來斤。”
方景楠嘿嘿一笑,“不好吃?”說著,他讓人叫來老漢陳狗子,對他道:“狗叔,來,麻煩幫忙做個菜,土豆蒸爛了後放點鹽砸成泥漿……”
陳有富突然出聲打斷道:“不必去試了,就當你說這玩意好吃,產量低怎麼解決?”
方景楠朝陳山材問道:“這土豆多久可成熟,一年能種幾次?”
“開春四月種下,四五個月後,秋天可收,一年只能種一次。”說完,陳山材不禁看了父親幾眼,方景楠說得好像很懂,卻連什麼時候種植都不知道。
陳有富沒有說什麼,對於方景楠的這種神神叨叨的事他已經習慣了,神泉神爐的事不貼妥,馬車一事卻很有用。
方景楠又問道:“你們一般都是在哪種?”
“門前屋後都可以,此物耐旱,有些人在旱田裡也種一些。”陳山材應道。
“這就是問題所在,”方景楠正色道:“此二物皆是百年難遇的寶貝,但你們卻不珍惜,菩薩曾經託夢與我,若是培育的好,畝產可得兩千斤!”
“兩千斤?”
兩父子皆是楞住,陳山材不相信地道:“畝產兩千斤除非是在仙田裡差不多,不過,菩薩不是常託夢我爹的麼,怎麼沒把此事告訴我爹?”他對自己的爹說的話更相信一些。
陳有富卻是道:“需要如何培育?”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就在此處體現,兩人面對同樣一件事情,陳山材第一時間反應是不相信,而陳有富卻是關心如何才能做到。
方景楠道:“首先,需要精耕細作,這方面山材比較擅長,我就不多說了。其次,選最肥最好的田,把肥料用足,把水澆足,每日觀察,有蟲必除。最後,保證充分的種植時間,絕不能提前收取。這樣才能得到最好的品種。來年之後,從當中選取最優良的為種子,如此再種一遍。”
陳有富想了想道:“意思是,此法需要多年篩選,挑其優品重複培育。那……需要幾年才能達到畝產兩千斤?”
方景楠頓了頓,坦言道:“可能,或許,要個幾十年吧!”
“幾十年?”陳有富皺緊眉頭。
方景楠補充道:“有個三五年……不,挑最好的田,精心照顧,有三年時間必然效果顯著,唔,產量至少翻一倍,而且個大味甜。”
方景楠知道,清初的時候,土豆和蕃薯的產量就已經相當高了,養活了很多人。最近他一直在思考很多事情,大明如何亡的說不太清楚,但是滿清是如何站住腳的,他到是隱隱覺得與土豆蕃薯有莫大關係。
所謂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滿清入主華夏後,大明有的問題他同樣會遇到,而且還有更激烈的滿漢之別。後期滿族的權貴們並不野蠻,是讀過很多書的,對中華文化理解也深,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就比當今計程車大夫們更優秀,為何他們卻能治理天下。
方景楠覺得,關鍵就在這土豆和蕃薯上了。
久亂必思安,對於百姓來說,只要能吃飽肚子,其它的,忍一忍也就是了。
如今方景楠用種子試驗田的方式耕種,肯定會更快的培育出高產的土豆和蕃薯品種。
想到這,方景楠問道:“幹不幹?”
陳有富沉吟一會,再次確認道:“你確定嗎?”
方景楠堅定地點了點頭。
陳有富嗯了一聲,跟著對著兒子陳山材道:“他帶回來的那幾袋不夠,你去外面多收一些,就用白麵的價錢收。明天開春,我們陳家村一千五百畝良田,全種這個!”
在陳山材眼裡,老爹的話就是聖旨,應聲道:“好的,爹,我一定照料好了。”
方景楠望著陳有富溫暖一笑,與他共事就是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