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景楠記得在那本書上有說,這所謂的‘料’指的是建造一條船,所用的大木的數量。這一百料的船,便是指說建造這條船需要用到一百根大木。
這個說法挺好理解的,方景楠也一直這麼認為的。
可哪知今兒一問這船老大,他竟然說,料是容積單位,當然他不是這麼用詞的。
船老大說:“百料指為積承大小,二百料船可積承五百石,船員十人。”
這不就是指的容積大小嘛。
而且船老大還說,描述一艘船普遍都用百料為單位,二百料、三百料、四百料,一千料等等,很少有人說零頭的。
那既然‘料’是容積單位,那一百料又是多大?
方景楠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正研究浮力、排水量等相關知識的張景萱。
行船路上也沒有別的事可幹,於是張景萱一邊與船老大瞭解船體知識,一邊埋頭計算起來。
比劃了好幾天,張景萱一臉欣喜地跑來彙報,“哥,一百料的船,容積約為1.11立方丈!”
“不考慮誤差計算過程如下:容積為長寬深三數所積,據船老大所說,此船全長五丈二尺,其中三段龍骨(船水下部分)為全長七成,主龍骨為全長五成,長寬比為六,寬深比為二……”
“如此公式為:容積=船全長*0.7*船寬*船深,或者是……”
“停,停,打住,”方景楠聽得一頭霧水,止住她道:“我只需知道個大概,心中有譜便成,詳細的你以後可與船匠探討。”
方景楠只是想知道一百料究竟是個什麼概念,光說一百料為1.11立方丈,他還是很模糊,便問道:“轉換成排水量呢?”
頓了頓,方景楠補充道:“說結果就行!”
張景萱悶氣地嘟了嘟嘴,這個計算過程自己費了多少巧思啊,他卻不讓表現一番。不過張景萱也發現了,自己這個哥哥確實是個粗心之人,細節瑣碎之事他一般都不會深究。
其實方景楠單純只是不愛做作業!
張景萱宣佈結果道:“一百料船排水量約為24噸,載重200石。”
“對嘛,”方景楠愛撫地拍了拍她的腦袋道:“我要的就是這個……”
說罷他又不禁苦笑:“24噸?那所謂的千料大船,也不過240噸而已!還真是夠小的。”
……
鹽船晃晃悠悠地逆流而上,古詩云:千里江陵一日還,扯蛋!
方景楠估算了一下,順風的時候鹽船每小時能行十五里路,逆風斜風要慢很多,平均下來,鹽船每小時能行十里,日行七個時辰,也就是十四個小時,約行進一百四十里。
如此速度已經比騎馬快多了,騎馬只是暴發力很大,卯足了勁一天能跑三百里,可第二天就廢了。
河船晚上不行船,在岸邊尋找適合處停迫。有時候找不到合適的地方,船老大便尋一處淺灘,把船錨扔下,直接懸停在河面上。
這時,方景楠又發現了一個蜂窩煤爐的絕佳使用地,那就是河船上。
河船不比海船,相對空間小很多,尤其是更小一些的手搖櫓船划槳船,船上都沒有搭建灶臺,只有在岸邊停靠時才能生火做飯。
而一但有了蜂窩煤爐,那行船時隨時都有熱火,煮茶熱飲熱食的,舒服不只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