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裡亂遭遭的,到處都堆放了雜物。
一張足有兩丈長三尺寬的大案臺,上面擺著各式各樣的瓷瓶陶罐,方景楠走近前去仔細打量,案臺上還有幾片琉璃做成的半透明各式器皿,在大大小小的鐵製管道連線下,組合在了一起。
案臺的邊上還有火爐和風箱,一旁的角落裡還堆著幾捆圓木。
方景楠再次楞住,這是……大明版的化學試驗室?
“這是五弟的丹房,有點亂,父親也不讓我們收拾,怕弄壞了。”張守禮解釋道。
丹房?
方景楠朝案臺尾部看去,那邊有一個托盤,托盤裡有一些雪白的像是食鹽樣的細晶體。
“仙丹沒瞧著,我看到像是在蒸餾製鹽吧?”
方景楠沒敢用手指沾上一點往嘴裡嘗,試驗室裡的東西可不能亂嘗。
張守禮微笑道:“賢侄懂得就是多,確實是在製鹽!”
方景楠的化學知識雖然能記住的不多,對於化學物品更是啥也不懂,但這試驗室的場面還是唬不住他的,方景楠沒有一絲大驚小怪的樣子,奇問道:“張族長讓你帶我來看這些,是有何意?”
“父親大人說,我們張氏並沒有畏懼高峰,並且一直在努力。只是現在登山的人,不在了。”
張守禮緩了緩又道:“父親大人還說,您對商人無用論的觀點,他與五弟也早有所覺,只是沒有如你般總結出了新商之道。”
方景楠心下微微一笑,新‘商之道’?這是未來幾百年的經濟發展方向!
方景楠明白,當一個人在努力向你展示一些東西的時候,他便已經放下了高人一等的身段,把你當做平等交流的物件了。這是好事!
“本草綱目?”
方景楠在屋裡隨走隨看,拿起旁邊木桌上的一本小冊子,只見上面畫了一些小圖畫,竟是一組蒸餾的畫面。
“《本草綱目》不是李時珍著作的醫書麼,竟然還有寫蒸餾?”
方景楠大感意外,本草綱目的名字他自然是耳熟能詳,看當然是從沒看過。
木桌上零亂的堆放了不少書冊,有些還只是幾張黃紙,上面寫滿了蠅頭小字。
方景楠隨手又拿起了一本,冊子上寫著《農書草稿》,署名是徐光啟。
這位大拿方景楠以前在課本里有看到過,幾何的發明者,寫了很多書,農學大家,其中有一本書叫《農政全書》,把農事相關的事情基本包括,這農書草稿估計就是此作前身了。
翻開書冊,裡面寫了很多農事相關的東西,其中,方景楠看到了幾個刺眼的詞彙。
甘薯,土豆……
在歷史上,大清取代明朝入主華夏後,人口陡然激增。其中有大亂之後的安定,但更主要的,就是北方大範圍的種植甘薯土豆這等高產並且耐旱的物種,養活了近兩億人。
“現在就已經有人在種植這個了麼?”方景楠暗耐住內心激動,試探地問道。
他察覺到了一個怪異之處,荒年已經連續好些年了,既然已經知道了這種高產之物,怎麼邊地百姓卻沒怎麼種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