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充滿律動的口號聲中,安民墩外的一片空地上,二十多個精壯漢子在繞圈跑步。
方景楠的招兵方法確實有效,在走訪了雷公山大小七座山寨,足足用了三百多斤白麵,90兩的安家銀子,成功招到了18個非常能吃的小夥子,雖然有些人看著還比較乾瘦,那是餓的,養養就好了。
要不是因為銀子不夠,還能多招幾個。之前搶的那九車物資換的銀兩全部花光,只剩下一百五十多兩賣馬的錢。這得做他們的月餉和伙食費備著的。
高強度的訓煉需要補充大量的鹽和蛋白質,不然身體會受不了,尿血而亡。可若是敞開了吃伙食消耗又扛不住,方景楠記得人體對營養的吸收是有一個數值的,吃多了也是浪費,可惜他不是營養學家,定不了準確的量,只好根據記憶暫時先定一個。
首先,早中晚每天吃三餐。
主食的話,天天吃白麵地主家都吃不起,只能是糙粟米和雜糧混揉成的窩頭,但是一定管飽。每週再加餐一頓白麵饅頭或者刀削麵、油沷面。
菜的話隨著季節來,有什麼吃什麼。主要是蛋白質的攝入,這個最重要,也是最貴的。
方景考慮了很久,還是決定節省一些,每天一個雞蛋之外,每餐外加一兩肉。一兩肉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兩塊紅燒肉。
嘿,反正吃多了也是浪費嘛!方景楠自我安慰著。
孟鐵柱對此曾有意見,按他的說法,每餐兩塊肉一點都不解饞,還不如和其它軍門一樣,平常沒有肉,打仗時吃個爽的鼓舞士氣。
方景楠啥也沒說,給了他一個白眼。
但就這樣也不容易了,二十多人每天要吃掉2斤多肉,30個雞蛋,60斤雜糧,合計8錢銀,一個月便是24兩,差不多人均1兩,這已經是普通人家,一家五口人的費用。
唉,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呀!
不過陳有富很支援方景楠的這個決定,陳家村包括他們家在內,每年也就養個二十來頭豬,現在的豬都很小,每頭一百多斤,陳有富直接劃了六頭特供他們,當然錢還是算的,6兩銀子一頭。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保證了吃喝,大家訓練的就很積極。
儘管都是精壯漢子,相對與現在的普通人,身體條件已經算很不錯了。但他們都是虛壯,也就是所謂的外強中乾,如果每天高強度大體能訓練的話,很多人都會跟不上,需要一邊訓練一邊調養身體。
所以方景楠制定的上半月訓煉計劃就是跑步、游泳和走佇列。
現在的人都知道,跑步和游泳可以訓練人的全身肌肉,身體的協調能力,還可以鍛鍊心肺功能,是一個非常全面並且很有效的運動。
而排佇列這種訓練紀律的方式,明朝一直都有。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把現代的佇列紀律,平常的生活紀律用透過高頻率小體罰的形式,讓所有士兵刻在骨子裡,再加上一支長槍,就可以打造出一支行令禁止的精銳部隊,超越同時代其它明朝軍隊。
這是扯蛋!
明朝的軍將,全都知道紀律和佇列的重要性,他們並不傻,戚繼光的《練兵紀實》寫的很清楚: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叢槍戳去,萬軍之中只如一人,如此可天下無敵。
至於說軍紀,透過高頻率的小體罰確實可以讓人把紀律深刻到骨子裡,但是透過血腥暴力的方式同樣能讓人守紀律。訓練的時候你敢動一個試試,一刀就砍過來了你信不信?
明朝的軍紀條例非常細緻,也非常嚴格,動則就是插箭遊行、割耳朵之類的,基本上你能想到的,裡面都有。只要嚴格執行貫徹,絕對可以練出一支守軍紀的部隊。
可既然如此,為什麼如今軍隊的戰鬥力那麼差呢?
原因就是,他們知道歸知道,但很少去做。因為一訓練就得花錢,而練了也不見得就能打過東虜,那還練個啥,守守城池就夠用了。
當然,一些總兵參將的精銳家丁和總督的標兵隊之類的精銳戰士,是經常訓練的,也多有大戰的經驗。
對於方景楠的小隊來說,都是新兵,先透過走佇列讓大家時刻提醒自己已經是軍人了,明白守紀律以及與隊友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就可以了。
訓練手段也是後世那種,高頻率小體罰的形式。吃飯不排隊?捱打!餓了搶飯吃?捱打!走路不挺直腰?捱打!起床不疊被子?捱打!反正就是,動不動就打你,每次都打疼但又打不受傷。
“全體都有……”孟鐵柱一聲喝令:“立正……稍息!”
唰唰唰,動作整齊劃一。
孟鐵柱是總教官也是唯一的教官,方景楠覺得他教的挺好,沒幾天功夫大家就走的有模有樣。
這種簡單的佇列,就是那麼容易,剛開始有些人左右分不清楚,多打幾棍也就都好了,就連方景楠比較擔心的那個憨憨的李小子,行列之間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