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賺錢本就是為了武裝訓練軍士和養活他們家屬的,又不是為了自己享受,拿糧食釀酒豈非本末倒置。
因此他瞄上了另一種酒——果酒。
提到果酒,劉禪腦中第一個蹦出的便是葡萄酒了。
巴蜀之地,恰屬於適宜葡萄種植的地區之一,各方面條件都堪稱完美。
缺點則是種下去之後要23年才能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老劉一拿下西川,劉禪就動了養兵的念頭,卻直到近兩年才有成果。
至於肥皂、玻璃……別鬧了。
從小生長在三國時代的劉禪深知,在這個衛生知識趨近於0的年代,誰肯花大價錢買肥皂洗澡啊。
有那功夫科普,葡萄都熟了兩茬。
經過一段時間的選種,小範圍嘗試之後,種出的葡萄成熟早、含糖量也不錯,隨後劉禪便開始擴大生產。
當然,最初的第一筆本錢,還是當時好感剛剛刷滿的後媽給的……
成都不缺優質水源,劉禪又種出了品質不錯的葡萄。
葡萄酒的釀造工藝,當時自己又追著六邊形戰士諸葛叔,等他一有閒便拖著他討論改良之法,倒也頗有成效。
如此,釀造出的葡萄酒自然不差。
但此時的人們對果酒已經形成了品質低劣、酸澀難喝的刻板印象,銷路卻成問題。
要解決,還是需要打廣告。
文人士大夫,便是酒類產品最好的廣告。
諸葛叔只說不許自己動用公款,卻沒說不幫自己打廣告啊。
軟磨硬泡之下,臥龍便成了劉禪葡萄酒的形象大使。
每逢聚會飲宴,必會宣傳劉禪的葡萄酒。
漸漸的,葡萄酒開始在成都城流行起來。
先是荊州派計程車人,隨後東州派與益州本土士人也開始嘗試。
在劉禪的不懈努力與【富貴命】的強大加持下,葡萄酒終於開始成為益州北部大部分地區的主流酒品。
而且當時的劉備為了籌措軍糧,嚴格禁止民間私自釀酒。
百姓本就缺糧,又有禁令,私釀酒一時幾乎禁絕,是以益州流通的糧食酒本就很少。
劉禪的葡萄酒在此時橫空出世,迅速佔領了空出來的酒品市場。
當時受限於自己葡萄園的規模,葡萄酒產量不高,又進一步推高了葡萄酒的價格,讓他賺得盆滿缽滿。
而喝著葡萄酒的達官貴人、中高階軍官將領們,卻幾乎沒人知道這葡萄酒背後的老闆是年紀尚小的劉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