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坐禪時,要保持六根清靜,心無雜念,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效果最佳。
所以,人坐禪時,心不可動,心動則氣動,氣動則氣散,真氣元氣散亂了,不能上行督脈化為玉液。當心昏沉欲睡時,真氣元氣也化不出來。這便是入道。
秦無道想要打坐,想要修習功法,跑去吃喝拉撒睡的時間,理論上只需要一百天左右。
不過人心難測,意難把控。心一動意念一亂,自然呼吸也就亂了,呼吸亂了自然也就無法納氣入體了。
這就是心猿意馬的由來,心是一個猴子,意是一匹馬。管教了心這個猴子,與意念這匹馬就可以得心應手的快速修成正果。
《西遊記》中孫悟空也叫心猿,白龍馬就是人意念化成的意馬,豬八戒是人的六根貪念,沙悟淨代表著人的痴念,透過唐玄奘這個人的靈魂的帶領,管束心猿,指揮意馬,給貪嗔痴套上枷鎖,經過人身修行的七十二個劫難,自然就可以成佛。
所以《西遊記》是一本修行‘性功’之書,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就是因為書中的深奧所在,看熱鬧就失去了吳老在文字中留下的深意三昧。
《西遊記》也是融合了許多“命功”武道的理論,孫悟空大鬧天宮偷吃金丹全身練成一塊鐵板幾乎無敵,但是卻敗在瞭如來的手裡。最後去大雷音寺廟取到了真經才最終成佛。這是為什麼?
按照武功的道理來講,孫悟空是到達了先天境界的,銅皮鐵骨激發了人身體所有的潛力,所以能一下提起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但是他的武功卻沒有到達煉髓的境界。功夫到了先天元氣飽和丹田氣滿積無可積這個時候功夫就要滲透到骨髓裡面去。
人學虎豹雷音用聲音震盪來鍛鍊骨髓這是改造身體的根本。
佛家有一本經,明為《洗髓經》就是日日音唸經鍛鍊骨髓的方法。
所以孫悟空最後要到大“雷音”寺中取到能“洗髓”的真經最終才能成佛做祖。
西遊記裡面把拳術也講得很清楚。
洗了髓的人造血功能強大體力體能都大大增強全身最終改造圓滿。這樣才能達到凡人看來種種不可思議的手段,可稱神靈。
人是無法做到心無雜念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正人做到了心裡沒有念頭,那一定是墳頭草都開始長起來的時候,人死了自然可以做到無意念。所以入定是一個很難做到的境界。
武道其實就是命功的一個分支。
要想提高打坐得真氣的速率,那麼就要修習——性功。
丹道有句諺語: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修性不修命,萬劫陰靈難入聖。
性功,是與命功對立而稱的一個名詞。
命功主要是指道門修行得遇真師、得受真訣後下手煉形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等等實實在在的、可以在當下的生命境界中見到顯著變化昇華的功夫。
性功,是指在得訣之前乃至貫穿了整個修行始終的心性的參悟與修養。對大道之妙參悟得越透徹,越容易在遇師得訣後,迅速而準確地把握師傳法門的真諦,而迅速上手入門,乃至上上升進。
各人德行的修養含存、溫潤滋茂,也是性功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
這樣的德行修養可以表明你已對世俗種種的慾望開始淡化。對親人能深生親和;對疏者,亦可以自然心懷親善,心性要變得這樣寬厚平和。
而同時,對眾生也應能漸漸由衷地發起一種慈悲利濟之心。這些心態特徵的出現,表明我們在世法做人的基礎上已經紮實,而對出世道修之法的基本心性要求和見地也已經具備,於是可以開始尋師求真訣了。
性功是貫穿命功修煉始終的,而在得訣之前,性功的底子不夠,得訣而修也不容易證入;所以這個方面花大功夫打基礎,正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意思!
這也是佛教講“明心見性”的意思,明悟了本心才能照見在性功之上。
儒家的君子之道、聖人之道也是如此。
儒釋道三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學問。
要想心無所住的修習,完成生命層次的質變,那麼還需性命雙修。即是心靈與肉體同時修煉。
沒有相應的心境心態,人打坐煉精化氣的速率就會降低,自然就會修行緩慢。剛坐下準備打坐,想到晌午吃的燒烤很好吃,氣自然就跑了。剛準備打坐,微信響了、電話響了、女朋友鬧脾氣了、孩子起床了.......諸事纏身,人也就很難進步。
人在日常生活中想修行那是千難萬難,誘惑也多,事情也多,心裡複雜,貪嗔痴,六根那都是修行的障礙。
所以宗教中大多是出家之人。出了家,遁入空門,斷了塵緣,在一個沉靜的環境之中才利於修行。
所以在秦無道看來,剩下的七八個月,要是能夠完成百日築基,那可真是不容易。
秦無道想要修習丹道,以目前的心境修為來看,兩世加起來也只是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人心境。
前世也沒有出家,這一世自然也是不可能。所以秦無道的性功修行還未到家,還需要在這紅塵中練心修習性功。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一個普通中年人心境修為,如何能在這短短七八個月時間中,完成百日築基?
新手入門難這種哲學問題那是自古以來的。不過華夏的老祖先們,自然是解決了這個哲學難題,甚至一個問題,給出了千百種答案,這千百種哲學答案,也衍生出千百種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