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秦無道只需要打好一個堅實的基礎就好。
等到十五六歲身體長成,在去戰鬥去比試去積累實戰經驗即可。
前世的他處在一個法治社會也並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
華夏的內家拳可不是網上看起來的那麼人畜無害!真要都是空架子騙人的東西,怎麼可能在民國抗戰時期成立民國講武堂等官方組織。國父與蔣公這些在一個時代弄立潮頭的人又怎麼會是傻子呢。
能傳承這麼多年的東西,經歷了一代代人傑與時間的考驗,大浪淘沙之下留下的都是精華中的精華。
在華夏武道界有一句話:打法打法一打就犯法。
武術有三種形式,表演,練法,還有打法。流於表面的自然是表演之法,如李連杰、吳京為人熟知的影視明星,皆是表演套路出身。
就上了武校學了表演的拳法,這些人打普通人也是一個打幾個毫無壓力。
武術的練法自然是為了通筋活絡,提高身體素質,為養生之用。
而學了打法,出手就是重傷人命,一打就犯法。
拳法的打法不是表演,也不是練法。打法就是講究一擊必殺。攻擊人體的脆弱部位!生死一搏,不講究什麼,百無禁忌,下手不黑的不是打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表演太極拳。看打太極拳的人,慢悠悠行雲流水,那就是表演。連練法都不是。
真正的太極打法,講究四兩撥千斤,講究剛柔並濟,其實只是表面。太極的打法是最為剛猛的,這個剛猛的勁,要從帶‘捶’字的招式上去找。
太極的架子有‘搬攔捶’‘撇身捶’進步指襠捶、進步栽捶、掩手肱捶、肘底捶等錘法。
太極拳的打法就跟小說中的扮豬吃老虎套路一樣,講究剛柔並濟,柔起來上善若水,剛猛起來的剛勁也是拳法中的頂級剛勁。
就比如西兩撥千金的解釋,在太極拳打法中也講究四兩撥千斤。
不是說只有四兩的力氣去撥千斤的東西,而是本身你就有千斤甚至萬斤的力量,只是用了最小的力氣做了最大的功罷了,四兩撥千斤是一個發力打法的套路技巧。
所以華夏三大內家拳也有非常顯著的特點:形意毒、八卦滑、太極奸!
太極奸就奸在,用自身最小的力量最小的消耗去打殺你,這就是四兩撥千斤......
秦無道做了兩個動作,都是狠狠地一甩,整條手臂發出啪啪脆響,好像把空氣都抽爆了一樣。
古人使錘的都是些猛人,岳飛之子岳雲五百騎破金兀朮五十萬大軍,金兀朮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如小說中的人物李元霸,裴元慶也是用錘。錘之一字就能體現出那種剛猛之氣。張三丰創太極拳的時候,把最剛猛的勁命名為‘捶’。”
八卦名家程庭華說,八卦掌練時如推山,打人如掄鞭。
形意大師尚雲祥說,練的用勁不用力,打的時候用力少用勁,都是說打法和練法的區別。
這些招式,都是打法,是格鬥的技巧,對長體力,增力量的效果並不是那麼好。所以秦無道現在也並沒有一直練習打法。
秦無道目前主要是修煉內家拳練法以及樁功,打磨身體,鍛鍊身體。
練的時候也多數是用勁不用力。
力是身體的慣性,身體肌肉筋骨瞬間的爆發。秦無道把手臂憑空甩得啪啪響,用力的時候講究快,猛,疾。
勁是肌肉繃緊,慢慢的移動。秦無道比劃了一下,好像在推磨,又好像在擠海綿裡的水一樣。用勁的時候要慢,沉,穩。
快,猛,疾。慢,沉,穩。領會這六個字便能分別出力和勁的區別。
秦無道在練功的院子裡用腳在地面上畫了一條直線,讓他兩腳一前一後站線上兩邊。整條直線,把身體分成了兩半,秦無道的脊椎就處線上上。
一手按在肋下,一手豎起,平伸出去,整個人,都好像端著一柄槍,又好像託著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