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殺掉了馮文,殺掉了這個幫他登基的人,能說他是為了替婉兒報仇才這麼做的嗎?不能!
因為他根本就不是為了幫婉兒報仇才殺掉馮文,他根本就是在玩,他根本就是在體驗權利的快感,體驗皇權所帶給他的樂趣。
馮文......只能說是一個倒黴蛋罷了,他死,不是死在了殺婉兒這件事情上,而是死在了逼迫李隆基殺婉兒上。
李隆基以前不是皇帝,所有他不會對馮文怎麼樣,但現在不同,他是皇帝,他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對於馮文這個曾經逼迫過自己的人,他不會留著,他會殺了他,用他的血,來樹立自己新皇的威嚴。
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冒犯了朕的威嚴,到底是什麼下場!
........
但一切到此也就結束了,馮文死了,新皇的威嚴也樹立了,李隆基終於開始做正事了。
他開始處理政務,處理被李顯和韋皇后他們折騰的一團亂的大唐了。
李隆基知道自己的皇位來的並不光彩,可這無所謂,當年的太宗皇帝皇位來的就光彩嗎?可他不是一樣被人稱為明君嗎?
皇位來的光不光彩不重要,重要的是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究竟會做出一番怎樣的事業!
只要他李隆基做的夠好,只要他李隆基能讓大唐的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日後誰還會指責他皇位來的陰暗?
所有人都只會對他李隆基感恩戴德,所有人都會歌頌他李隆基的功績,那點陰暗的往事不會有任何不開眼的傢伙亂講。
李隆基也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有能力,更有才華,年輕的他也當之無愧是一位明君。
登基後,李隆基立刻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他廢除了前朝諸多不合理的政策,將官員的機構一再簡化,去除掉了很多無用的人,同時他用人唯才,頗具識人之明,提拔了一批批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官員治理天下。
不僅如此,他還特別重視地方官員的選拔,李隆基的思維比較超前,他認為,中央的官員雖然有著諾大的權利,有著可以管轄整個天下的權利,但事實上,百姓才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東西,而跟百姓打交道的正是地方的官員縣令,也可以這麼說,地方官員才代表百姓對大唐,對這個國家的印象。
地方官員,才是代表了大唐形象的那麼一批人。
於是李隆基下令,每年地方的縣令都必須進京,來接受他的面試,他會當場和這些地方縣令交流,同時也要親自出題考驗他們,答對了,升官,答錯了,滾回家種地,遇見貪贓枉法的直接砍頭,全家老小發配嶺南。
可以看到,在李隆基的政策中,百姓佔據的分量很大,不愧是唐明皇啊,能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的人,又怎麼可能不開創一個盛世呢?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稱帝,改年開元,也正是歷史上的開元盛世。
從712年一直到741年,年後共二十九年,在這二十九年裡,李隆基勵精圖治,改革吏制,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併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
李隆基做到了,他親手開啟了一個盛世,親手開啟了屬於他李隆基的盛世王朝。
在開元年間,他是一位明君,一名真真正正可以比肩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明君,正像他想的那樣,皇位來的陰不陰暗不重要,重要的是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會給百姓帶給怎樣的好處,會做出一番怎樣的豐功偉業。
開元年間,百姓的生活水平節節攀高,所有人都對當今的皇帝,都對李隆基感恩戴德,都對這位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的皇帝發出由衷的感謝。
太平盛世,真正的太平盛世,李隆基締造了大唐的盛世,親手締造出了大唐.......最後的輝煌。
不錯,最後的輝煌。
李隆基,他不是一個明君,他是一個罪人,他是大唐的罪人!
未來,不會再有人歌頌他,所有人都只會罵他,所有人都只會罵他的昏庸!
因為他犯下了無可饒恕的罪行,因為他......親手釋放出了一個惡魔。
或許現在的他已經忘了,已經將那個少女,將那個......瘋子遺忘在了自己記憶的最深處。
少女死了,不會在發生什麼。
可瘋子還活著啊。
李隆基你不該做的那麼絕,當年你也不該射出那一箭,因為你......活生生的逼瘋了一個好人啊。
準備吧,準備接受瘋子的復仇吧。
誰也無法阻擋,命運的齒輪已然轉動。
誰也無法停止,所有人都被困在了命運的牢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