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下一個片段!”
依舊是送凱奇上去,只不過這回臺詞不一樣了,不是同一天的劇情,而是這條街上不同時間段的劇情,到時候剪輯的時候會分為兩個時間段播出。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第二次相同的鏡頭,拍攝的難度也沒多大區別。
不過,這次鏡頭多拍了幾次,因為這段鏡頭的臺詞多了很多,凱奇有時候唸錯了或者結巴了一下,都需要重新拍攝。
相比較之前是因為在鏡頭前緊張的問題,現在是臺詞出了點小問題,這樣問題就小多了,只要臺詞多背幾遍,完全就能過去。
凱奇對於和陳木白的相處之中產生的情感,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了,那種依賴感體現的很明顯。
“下一段......”
......
“陶阿姨,加油哦~”
凱奇的戲份拍完了,他此刻在給陶夭夭揮舞著小拳頭打著氣。
“阿姨謝謝你啦~”陶夭夭眯著眼睛笑。
這段劇情是陳木白再次送凱奇上學,但是因為沒交學費而被催促著交錢。
陶夭夭客串了這個整托幼兒園的老師一角。
這部電影裡面的名字沒有變化,陳木白使用的自己原名,凱奇也是如此,只不過姓氏變了,叫凱奇·陳。
“action!”
陶夭夭的裝扮非常樸素,一看就知道同樣不是一個富裕的人,年紀也被畫大了幾分,像是一箇中年女人,額頭、眼角都有著皺紋。
陳木白皺著眉頭看向陶夭夭:“他說他一直在看電視。”
陶夭夭回答:“看了些電視,都是歷史片。”
“我的意思是,他可以在家看電視,我每月付你150美元,要是他就坐在這看電視的話,意義是什麼呢?”
“希望你可以多教他們一些知識,而不是透過讓他們看電視來打發時間。”
陶夭夭一臉不以為意:“你要是不喜歡的話,那就去找別的幼兒園。”
她邊走向屋子裡,邊看著陳木白,神情有些輕蔑:“反正你總是晚付錢,你還抱怨,我還不爽呢!”
陳木白無言,看著她的狗在屋子裡和一眾兒童在一起,開口:“那能不能把狗帶到樓上去,關進房間,別讓它傷害到小朋友。”
“bye!”陶夭夭關上了門,並不理睬他。
陳木白看著關閉的屋門,透過窗子看著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凱奇,神情有著無奈與落寞。
“咔!”
“這段過了!”
“大傢伙,抓緊收拾一下,咱們趕往下個地點拍攝!”
副導演結束了這個街道的最後一場戲份,大聲地喊著。
“最後的表情很棒,表現出了一個父親的無奈與父愛!”
“是啊,我真的從陳導的眼神裡看出來了那種情感,我如果換成是他,也會感到對不起孩子。”
有員工聚在一起,看到陳木白被懟了以後,落寞的從窗外看向屋裡面,看著自己的孩子,那種眼神讓人非常心酸。
這個片段的劇情就是讓大家更直白地瞭解到陳木白的經濟條件,以及他孩子所在教育的環境。
正是因為價格低廉,即便知道環境差,還是有很多人將孩子送了過來,其實並學不到什麼,只是將這裡作為一個孩子的寄託所罷了。
如果有錢的話,會這樣做嗎?
沒有任何父母願意這樣做,但這都是無奈之舉,他們必須要為了生活去賺錢。
算是當時美利堅社會的一個大的環境描繪,陳木白這個角色只是一大群人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