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從山下走下來,到底部時,宋元時衝著她伸出手。
“小心。”他道。
宋寧搭著他的手跳下來。
沈聞餘停在後面,微微一怔,打量著宋元時。
烏憲衝著沈聞餘挑眉毛。
沈聞餘沒理他。
宋元時接住宋寧,待她站好輕聲問她:“驗屍你可要請人來?方才我見你驗屍有些隨意。”
“這裡不方便,待回衙門後我還要細細查驗。”宋寧問道,“張松清家裡人來了嗎?”
宋元時沒有見過她真正驗屍過程,聽她這麼說,就沒有再多問。
她雖看著玩鬧,但做事從來不會馬虎敷衍,他道:“聽說在路上了。”
“嗯。這裡交給你了,如果家裡人來,一起帶去衙門。”
宋元時頷首。
宋寧到落梨院的院子裡。
薛因望著她,臉色僵硬,語氣也不大好:“大人,學生們都請回來了,大人有什麼要問的,請自便。”
“但還要請大人溫和一些。出了這麼大的事,都是孩子難免受驚慌神。”
宋寧並不打算計較薛因的態度,現在這個時候,薛因能忍著對她不惡語相向,就表示對她是有忌憚。
至於敬怕,他早晚會的。
“勞駕帶我去張松清的教室。”宋寧對薛因道。
薛因應是,一邊走一邊給宋寧大概介紹落梨院。
這裡的學生統共分三個年齡階段,讀的書也基本差不多。
七八歲到十歲左右,十歲左右到十四五歲,餘下的則就是十五歲以上。
課業則以科考為主,分算術、法令、書法……又學論語、大學、春秋等書目。
年紀小些的,則又以啟蒙教學為主。
“張松清在高甲班,今天上午一共有兩節課,一節是《春秋》一節則是文才。”薛因道,“《春秋》是田先生教,文才則是在下教授。”
宋寧認真聽著,烏憲捧著紙筆在後面記錄。
他在閬中縣衙謄抄了幾年,莫說捧著板子邊走邊寫,就是懸空寫字,他也有自信。
而且,這樣做筆錄也要挑選重點記錄,並非每句話都寫,否則來不及。
這挑重點記錄,也需要經驗,烏憲謄抄幾年案件卷宗的經驗,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高甲班一共多少人?”宋寧聞著,薛因回道,“一共有十六個人,最大的今年十九歲,最小的就是他了,他考的成績也是最好。”
“我們還打算推舉他明年去秋試。”
童生考試,考的好的是秀才,考的一般的是生員。張松清才十五歲已是秀才,可見他成績確實很好。
薛因重視他,推舉他去秋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