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也是顧明對狗剩的一種考驗。
如果他真的能夠從出賣朋友這件事中吸取教訓,留下他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一來,這新居建成,院子大了,也需要個打理的人。
二來,可以給爺爺作伴,自己也不用太擔心他一個人在家沒人說個話。
再來,也算是幫助一下落難的“故人”。
這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借狗剩的口,顧明合理的找到了自己的“過去”,那個作為“蘆生”的過去。
李老漢真心替他高興,同時也有些擔心顧明會離開這個家,去追尋自己的過去。
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獨,現在家裡面建了新居,添置了新傢俱,這幾天還添丁進口,又增加了狗剩這個孩子,已經習慣了有牽掛的生活,李老漢已經不想再回到以前一個人身單影只的日子。
顧明察覺了李老漢的擔憂,立刻安慰老人家,表示自己的記憶沒有恢復,就算恢復了也絕對不會離開這裡!
這裡就是顧明的家!
他現在是山伢子,是李老漢的親孫子。
對於顧明的安慰,老人將信將疑,不過能夠聽耳聽到這一番話,心裡還是挺高興的。
站在一旁的狗剩也替老人感到高興。
作為一個外人,在這個家生活了幾天,他簡直就像生活在夢裡一樣。
雖然他是新來的,又是個殘廢人,還做了對不起顧明(蘆生)的事情,但無論是顧明還是李老漢都沒有覺得他是外人,就算他以僕人自居,大家也沒有真把他當著僕人看待。
他活了十五年,經歷了那麼多苦難,今天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一個可以接納他,讓他安心的家。
狗剩很珍惜這個家!
雖然他已經是個無用的廢人,他還是想留下來,哪怕讓他當條狗,趴在門口看門他也願意。
出於各方面的原因,狗剩當然也不願意顧明離開!
加上他得知在顧明的束髮禮上有仙師要來,所以他幫著李老漢操辦典禮之事也特別的上心。
狗剩一瘸一拐的忙裡忙外,在裘府當僕人的經驗在這裡發揮了作用,根據這個家的實際情況,在老爺子的幫助下將一切安排妥妥當當,就等賓客大駕光臨了。
......
曾記否!
蘇軾的《定風波》中有一句話:此心安處是吾鄉!
說來簡單,在這塵世間能找到一個心安的歸處是何等的幸運。
有很多人,背井離鄉在外打拼!辛苦一生,除了少數可以隨遇而安的人,大多數人就算在異鄉擁有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居所,也還是無法將“他鄉”變“故鄉”!
身在異鄉為異客!他們在他鄉始終沒有找到歸宿感,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能很好的融入新的城市、新的環境。這個情況有的甚至要花兩代人或更久才能真正的改變。因為,對於他們的下一代來說,孩子們的想法更為單純,只要有媽媽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的地方就是故鄉。
......
有了狗剩的出現,就算顧明還是繼續裝作失憶,但他的來歷就一下子變得清晰,接下來的事情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除了進城的初衷從採購束髮禮的物品變成了採購老家所需的生活用品外,顧明在向林子謙原原本本的彙報了姜城的際遇。
對於救助狗剩而與人發生爭執的事情,這次情況特殊,林子謙也未表示出不悅,對此顧明暗暗舒了口氣,他知道師傅最不喜歡弟子在外與人爭鬥逞能,這次看來自己至少沒有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