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自然是絕對不會缺樂器的。
很快,沈武寰需要的樂器就準備就緒了。
裝好拾音器的小提琴,可以透過連線音響裝置,讓音量傳播的更遠。
雖然沒有自然的聲音好,但這也是無奈之舉。
木製樂器的構造就限制了它的最大音量。
並不是每一把琴都能像“加農炮”一樣擁有足以讓人瞠目結舌的傳遠度。
沈武寰試了試琴,感覺音色確實不錯,以現代小提琴的製作工藝來說,當得上是一把優秀的手工琴。
“那麼接下里我要演奏咯,大家要注意看我的動作,只要稍稍眨一下眼睛你們就會錯過很多東西。”
沈武寰適時的提醒道。
可這話卻讓更多人一頭霧水。
什麼曲子要讓人不要眨眼睛?
又不是看電影,這是聽曲子誒,大家把耳朵注意過來不就好了嗎?
接著,讓他們震驚的一幕發生了。
沈武寰中弓弓法以一種讓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展開了。
左手的按弦也快如閃電,這讓人根本分不清楚,她的手指到底按到了什麼樣的音。
接著才是連續不斷的音型以一種極其快速的節奏傳入所有人的耳朵。
等等?
我們是不是搞錯了?
為什麼先看到,再聽到?
因為就是如此。
沈武寰此時演奏的這首曲子叫做《無窮動》。
無窮動並非是指某一首曲目,這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名為“無窮動”的曲式,意指從頭至尾貫穿著急速節奏的樂曲。
演奏者在演奏這一曲式的時候,從頭到尾不間斷的揮動弓,讓其與弦擦動,奏響音符。
而左手按弦也同樣以一種非常快速的進行著。
可以說這是一首鍛鍊中弓弓法和左手快速按弦最好的一首練習曲,同時也是一首小提琴練習者從稚嫩到成熟都可以使用的練習曲。
沈武寰演奏的這首是帕格尼尼《無窮動》,這裡有相當多的爭議。
有人稱這首曲子是匈牙利小提琴家諾瓦契克的《無窮動》,帕格尼尼只是演奏者而已,但事實上無法輕易下結論,因為兩首曲子只要稍微對比譜面就能看出這是兩首完全不同的曲目。
然則兩位大師已經作古多年,就讓我們好好的按住他們的棺材板,認為這是兩首曲子吧。
諾瓦契克的名聲雖然沒有帕格尼尼那麼大,但沈武寰認為諾瓦契克的《無窮動》藝術性更高一些。
之所以不演奏諾瓦契克的《無窮動》其實很簡單,自然是因為帕格尼尼《無窮動》的音符密度更高,鍛鍊效果更好。
以沈武寰一直以來的挑選曲子的風格來看,她多以練習曲為主,甚少使用其他曲式,這主要還是因為,這個世界的練習曲實在不夠看。
事實上,帕氏《無窮動》整首曲子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起伏,除了結尾處的尾音之外,全部都是以中弓形式體現出來的快速連頓弓、快速跳弓、自然跳弓、人工跳弓、波音等等演奏技巧表現出來的十六分音符。
更別說音符的快速變化給手指帶來的鍛鍊效果也是極其誇張的。
即使在原來世界,樂團招募小提琴手的時候,至少百分五十以上的人會選擇在面試的時候使用這首曲子。
這首曲子也就不談演繹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了。
同樣,今天在沒有鋼琴伴奏的情況下,整首曲子並不顯得多麼好聽。
沈武寰用了大約三分零幾秒的速度將這首曲子演奏完成,再一次展現了她的大師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