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寶兒看著上方高大的鎏金塑像,心裡好似流動著一抹淡淡的水流。
水流自心中流過,將一切塵世的雜亂皆帶了出去。
她鄭重行了禮,起身後,主持沒有錯過她方才的神態,擱了木魚與程立道:“小施主有慧根。”
程立可不想自家寶兒去做姑子,便笑說起佛田。
一說這個,袁寶兒頓時精神十足。
時下不止氏族門閥,宗廟道觀也有不少田地,甚至他們的田地比二流的世家都要多。
袁寶兒過來的萬佛寺便是如此。
京都周圍,寺廟眾多,但除開皇寺,就屬它這裡最為繁盛。
袁寶兒跟著走了會兒,見知客跟外祖說話,便蹲下來看這裡的秧苗。
這裡種的不論稻種還是麥種,跟他們的都不一種,據她看過來,起碼有五種之多。
其中一種竟跟她在長樂看到的貢米十分相似。
首發網址https://
主持見兩人對秧苗如此感興趣,想著程立所在的工部,便道:“不若我命人帶兩位去看看?”
程立只意思的客套兩句,便帶著袁寶兒跟著走了。
今天的天氣極好,和風徐徐,陽光明媚,知客引著幾人順著田埂前行。
知客和程立聊了會兒,便往回去。
袁寶兒忙收了手,跟在後頭。
知客引著幾人回去,不想走到半路遇見崔敏芝。
不過稻種漲勢極差,連尋常稻穀的半數都沒有。
佛田皆是專人打理,自不會怠慢,想來還是水土不服導致。
至此袁寶兒終於放下對貢米的執念。
程立看了眼他身旁的女眷,遙遙回了一禮。
自打戶部分開,崔敏芝也有好一陣子沒瞧見袁寶兒了。
袁寶兒意外之餘,也很驚喜,不過瞧見遠處站著的男女,其中還有一年至花信的娘子頻頻望來,她便嘻笑著給崔敏芝見了禮,然後道:“師兄且去忙,明天若是得閒,咱們在書院再說。”
“程大人,袁師妹,”崔敏芝忙過來見禮。
程立則是看向不遠處的崔二爺。
崔二爺遙遙拱手,笑著示意。
知客因著程立和袁寶兒去後面的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