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正浩已年近六旬了,卻依然精神矍鑠,面目威嚴,不僅學富五車,弟子也遍佈整個北方漢地各級官府。
他是大寧朝廷還在開封時就投向了蒙胡的,是汗廷三代君主都信任的重臣,是整個北方漢人在蒙胡這邊的領袖人物,現為蒙胡河北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宣徽院院使。
他已接到李重山的詔喚,明日商量京西路的事。
蘇合岱與林建嶽在京西北路爭鋒的事他已全部都知道了,對林建嶽這個人十分感興趣,更在心中激起了一絲興奮。
蒙胡還未進攻中原橫掃長城外諸國的時候,秦正浩就已是寧朝知州級的人物了,深深知道承平二百餘年的大寧朝已經腐朽到骨頭裡了,土地兼併嚴重,士族官僚集團把控朝政,內部傾軋頻繁,民不聊生,在位的皇帝也是一代不如一代,連子嗣都早已不是開國君主的那一隻了,即便異族不入侵時,到處都是烽火了,王朝末日跡象明顯。
秦正浩知道,一旦蒙胡統一塞外,目光必將看向南方的膏腴之地,以寧朝如此混亂的景象,如何能夠抵擋?亡國秦正浩沒有感覺,但亡天下是他不願接受的。
為民族獻家獻身秦正浩可以做到,但即便如此,也阻擋不了蒙胡南下的兵鋒,他必須想辦法為漢人保留元氣,所以蒙胡還未進關時他就聯絡上了,以身以家伺賊。
秦正浩的確為蒙胡做出了巨大貢獻,甚至蒙胡能如此輕易的佔據黃河南北廣大區域,他也功不可沒,是漢人眼中最大的叛徒。
可是他終於成功的在蒙胡統治的漢地區域實施了漢法,保留了漢人文化,為漢人將來反攻留下了最重要的一些東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蒙胡最高統治者的思想。
即便滿手血腥,即便千夫所指,秦正浩並不後悔。不懼生死抗胡自然是英雄,忍辱負重不忘初心一樣也是英雄,只是更難更需要勇氣。
秦正浩曾對林建安很有興趣,可是漢府也好秦鳳路也罷,實在是太偏僻太窮了,戰略地位是很好,但人口經濟沒有潛力,也沒有實力強大的世家大族,又得不到朝廷的支援只有忌憚,沒有一統天下的實力。
他還沒有等到他認為的那個人。
從林建嶽接手鐵青楓實力並去建寧面聖開始,秦正浩就開始專門派心腹收集林建嶽的資料重點關注,包括他的背景來歷、個人性情能力、做了哪些事等等。
京西北路大戰後,秦正浩終於對林建嶽刮目相看。
如此年輕,有不同凡響的謀略;得到了鐵青楓十餘年夢寐以求的赫赫有名李家全力支援,應該還有其他家族;為人謙虛仁厚,恢宏大氣,武藝高強,得到了十餘萬將領士卒的支援;擁兵二十萬以上的林建安是他大哥;大寧朝廷對他也有異乎尋常的態度,應該是朝中有重臣為他說話等等。
以上這些條件加起來,秦正浩知道,環顧全國,在他有生之年,可能再也遇不到像林建嶽這樣合適的人了,林建嶽就是他最後最合適的選擇,雖然他只能在背後默默無聲的支援。
也許有一天,林建嶽成就了大事,秦正浩會死在林建嶽的手裡,他已沒法洗白自己。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切都不重要了。
明日議事,必是關於林建嶽的,秦正浩得想辦法幫林建嶽一把,因為他現在還抗不住蒙胡的全力圍攻,必須給他發展壯大的時間和空間。
參加議事的人不多,就四個人,都是李重山最信任的重臣。
中書省丞相、太師巴而思夫,大撫軍院知院、太保、平章政事吉布哈,河北行省都元帥巴圖蘇,以及秦正浩。
“京西路的林建嶽是個人物,朕以前的確小看了他,只是可惜了朕的蘇合岱叔叔了。蘇合岱不愧是帝國的雙壁之一,即便失敗,還是保住了大蒙的精銳主力。目前開封府集中了超過二十萬的大蒙騎兵,還有超過十萬的附從軍,也不用調回來了,朕欲今年秋高馬肥之時,親下開封,看一看這個林建嶽有多不得了,諸公以為如何?”
巴圖蘇當先表示贊同:“京西路之戰不過是那小子以有心算無備,利用地勢之利讓蘇合岱措手不及而已,若真正面對抗,蘇合岱必可擊敗他。陛下親去,兒郎們士氣必高,以現在開封府的兵力平推過去就行,必叫那個什麼林建嶽死無葬身之地。”
巴而思夫年老穩重,是蒙胡黃金家族的大管家,主要精力又在塞外諸汗國身上,對漢地不清楚的事並不多言,避免誤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