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府內的東北角,有一座北山,山頂有一座六角芷蘭亭,這裡是王府的最高處,也是王府的禁地,唯有王府眷屬才能登山。
站在芷蘭亭中,不但可以俯瞰王府全景,還能看得更遠,君山城裡的熙熙攘攘,君山湖面的煙波浩蕩,北邊大江的一帶如練,都能盡收眼底。
當年老楚王選擇將王府建在此處,有一半原因是因為這座北山。
春風細雨過後,便是惠風和暢。
在王府養傷期間,趙翊最喜歡待的地方,就是這北山山頂的芷蘭亭,每天爬上來後,往往一待就是好半天的時間。
淮州城一戰所受的重傷,竟然神速般的恢復了,這讓趙翊也覺得不可思議,當年在幷州軍時,那次姑臧之戰,趙翊所受的傷也並不比這一次輕,但那一次他足足臥床了一個月,方才能勉強下地行走。
這一次他之所以能恢復的這麼快,完全歸功於他氣海竅穴中的那團“灰朦霧氣”所溢位的“清流”。
神秘的“清流”不但能修復經脈,還有滋養竅穴的神奇功效,把它稱作仙露甘泉都不為過。
那團“灰朦霧氣”是在趙翊到了天福堂後,才突然出現在氣海竅穴中的,連趙翊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何方神聖。
當然,他也不知道如何修煉以使其壯大。
趙翊躺在亭子裡的坐欄上,仰望著芷蘭亭的六角亭頂,見那裡架構精巧,繪畫精美,似乎暗含著自然萬物的道理,趙翊不禁在心裡讚歎那些工匠的奇巧之心。
工匠一流在上九流中雖然排在倒數第二,但趙翊倒覺得,工匠最得“專心”二字的要領,若非能專注到極至,又豈能在這世上建造出那麼多的宮殿樓閣、山水園林,還有那麼多的奇巧機關、玩意物品。
這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道者的心境。
一陣山風吹來,如一雙溫暖的手拂過趙翊的身體,讓他舒服得閉上了眼睛。
過了好一會兒,趙翊才睜開眼睛,臉上有一種舒服的愜意,他把目光轉向亭子另一邊的坐欄上,那裡斜靠著一個消瘦修長的身影,一身黑色長袍,懷裡抱著一把劍。
這是他叔父給他安排的貼身護衛,所謂的貼身護衛,就算是吃飯拉屎睡覺也都要跟著他的人。
趙翊剛見到這個名叫巫劍的人,以為他是女的,便客氣地叫了一聲巫劍姑娘,結果被人家瞪眼相向,冷聲說明他是男的。
不過對此事,趙翊心裡一直持懷疑態度,他曾仔細打量過巫劍,不知道是衣服的緣故,還是他自身發育的緣故,巫劍的胸前沒有像一般女子那樣高高隆起,但是除此一點外,無論是巫劍的那張臉,還是她的整體外觀,都太過於像女子了。
有好幾次趙翊為了想弄清楚真相,差點要對巫劍上下其手了。
不過當趙翊看到巫劍臉上冷峻的表情和他懷裡抱著的劍後,他又打消了這個讓人心癢的念頭。
斜靠在坐欄上的巫劍站起身來,低頭看著在坐欄上躺著的趙翊,面無表情地說道:“世子,咱們該回去了。”
說話的聲音清脆,只是由於巫劍說話的語氣太過於冷漠,以至於分不清是男是女。
趙翊一臉不情願地爬起來,然後伸了一個懶腰,瞥了巫劍一眼,開玩笑道:“我說巫劍,你到底是我的貼身護衛,還是管我的大爺?就知道命令我,我起身時也不伸手來扶我一把。”
巫劍快速地往四周看一眼,嘴上依舊是冰冷的聲音:“巫劍只負責世子的人身安全,不負責其它。”
趙翊翻了翻白眼。
幾天下來,趙翊早已經熟悉了巫劍的脾性,遇到一個比自己還沉悶的人,趙翊反覺得自己倒顯得像是一個開朗活潑的人。
不過自從趙翊離開軍旅之後,人也確實開朗活潑了不少,對著一個沉悶的人,也能主動地開上幾句玩笑話。
下山的路,是一條由青石板鋪就的長長石階,至於總共有多少級,趙翊倒沒有閒心去數。
趙翊走在前面,巫劍走在後面,只要是趙翊不開口說話,巫劍就一直沉默無語,連走路也是悄無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