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和東海王兩位藩王的軍隊在西陵城的一場交戰,對於已經習慣了戰亂的百姓來說,沒有傾注過多的注意力,這不是不關心,實在是已經麻木了。
因為結果無非是一方戰敗,死傷了一些軍隊,丟失了一座或幾座城池,然後其他幾方勢力又趁機來撈點好處,如此這般而已。
還不如聽到張家傻兒子竟然取著了媳婦,李家那已經過了氣的女兒竟然也能收到豐厚的彩禮,王大個子與他新取的媳婦一個晚上來了多少次等等。
諸如此類的訊息,更能讓普通的老百姓上心,也更能在鄉里鄉親之間津津樂道。
當然,凡是也會有出人意料的時候。
有訊息說,在東海王的軍隊進入楚地的江夏郡,楚王出動軍隊迎擊時,一向弘揚“止殺宏願”的道家聖人聶師道,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第一次沒有出現在對壘的兩軍陣前,任由西陵城前的兩軍殊死拼殺,血流成河。
有一些好事之人,為此特意去了一趟羅浮山的紫極宮,想去看看那位聖人是不是出了什麼意外,但無不都是乘興而去,失望而歸,都是被一個小道童攔在了山門之外。
小道童說他師父在閉關,不見任何人。
不過這些檯面上的事情,普通老百姓是操不到這個閒心,倒是東越的兩萬大軍被楚軍在西陵城外全部殲滅,連虎威將軍劉霸也戰死在陣前,這倒是出人意外。
就連東越,也對楚國的實力重新做了估量。東越廟堂更關注兩萬大軍被楚軍全殲,而東海王府更關注是楚軍中的誰殺死了劉霸。
在戰前,各方都不看好老楚王,因為兩方的實力太過於懸殊。目前,天下敢攖東海王鋒芒的只有戎國。
而東越二王子軒轅革遇刺身亡的訊息,不但讓東越六州和臨近的荊州、揚州的百姓為之譁然,就連西邊的戎國和巴蜀的成都王,還有北邊諸胡也都為之側目。
這是真正的有人歡喜有人愁,不過終究是歡喜的人多過為之憂愁的人,就如一尊高高在上的神人,竟然有凡人敢去打一拳踢一腳,甚至還摳下了一小塊肉來。
神話被打破了,這是讓大多人感到驚訝的,但是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那個敢去揪東海王虎鬚的人。
地處江夏郡南部的淮州城,已經全面戒嚴。
當日趙翊、嚴衝、野貓子三人,伺機離開房縣後,一路馬不停蹄,終於在天黑前趕回了淮州城,將東越奮威將軍呼延卓率軍攻打淮州的軍情稟報給了衛田。
就在第二天,衛田又收到了大將軍景虎的密令,讓他務必守住淮州城,拖住呼延卓的大軍,並且還有一項死命令:拖住呼延卓大軍三天。
這三天,就是為了圍殲劉霸大軍準備的,衛田知道,因而他無論如何都要完成這項任務。
儘管東越大軍來攻淮州城的訊息被衛田封鎖了,但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
訊息在淮州城裡迅速傳開,城裡的百姓開始人心惶惶,甚至都開始出現混亂。
衛田將軍緊急頒下三條軍令:
一是在城內張貼告示,告訴城裡百姓,凡是不願留下來一起守城的,限在一日內,自行出城離開,絕不阻攔,一日過後,淮州城將閉城,嚴禁出入。
二是城外一千兵馬全部撤回城內,與城內四千兵馬合在一起共同守城。
三是斥候營的一百斥候回城後也加入守城軍中。
衛田站在南門城樓上,身披戰甲,腰懸長劍,他的身材並不高大雄壯,卻自有一股銳氣。
衛田長相平常,一張尚顯年輕的臉,粗糙黝黑,唯有那道劍眉給人印象深刻。
城下的官道上,擠滿了拖家帶口百姓,他們爭相往城外跑,大多神色慌張。城上的衛田看到這一幕,一點也不生氣也怪罪,反倒是在心裡生出一絲不忍。
他本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子弟,知道百姓心裡最想要的生活,不是高官厚祿,榮華富貴,而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有個四口之家,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每天有口熱飯吃,如此而已。
只是,連年的戰亂,將百姓心中這個最簡單的願望也打破了。
衛田從神鳳軍中的一名普通兵卒,憑著一場奇遇,成為了一名兵家修士,加上他打起仗來從不怕死,就這麼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軍功,累遷至現在的一軍校尉,獨擋一面的將軍。
這些年,衛田一直跟隨著大將軍景虎艱難抵禦外敵,為保衛楚國兩州之地的平安,不辭辛勞和生死。
只是仗越打越多,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的場面,也是越見越多。
大風王朝已經變得四分五裂,北方胡人又趁機南下,還有衛田與之打了幾年交道南疆,那些蠻夷部族也是時常不安分。
有時在衛田的心裡,會生出一些他無法想明白的疑惑,為什麼這世道,越打越亂,而這戰亂像是永無休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