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府瀕臨君山湖,這裡原是一處荒野山村,只因堪輿家說這裡“山勢藏水”,水為氣運當福澤綿長,可使楚王府人才輩出,可使楚地國運恆昌,因而老楚王花大力氣在這裡依山傍湖之地建立王府。
結果這幾十年來,楚王府男丁凋零,後繼乏人,女兒倒是生了一個又一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傍臨君山湖水氣太盛的緣故。
到了後來,老楚王也只得認命了,不管是當日那位堪輿家的有意為之,還是因其功力未到,沒能利用好此地的山水氣運,老楚王都不再去糾結,或許這就是他的命。
在雲夢閣三樓裡的北面牆壁前,樹立著一面巨大的屏風,在這道屏風上,繪畫的卻不是尋常的山川湖澤、鳳鳥瑞獸的圖案,而是整個紅塵世界疆域圖:
九州中有五湖五嶽
四海中有八荒三山
已經步入垂暮之年的老楚王,背手站在屏風前,身子微微有些佝僂,他正凝神仰望著這幅紅塵世界疆域圖,眉頭深皺,目光銳利。
幾乎是每天,老楚王都要來這兒站一會兒。
以往這個時候,老楚王都會心生感慨,想起昔年自己的那位大哥對他所說的話:咱們眼前的這九州山川、五湖四海,不過是某些神秘存在的羊圈,而生活在其中的人類,也不過是那些存在豢養的食物而已。
大哥的這番話,當時的老楚王聽後震驚不已。
老楚王年輕時也曾遊歷天下,訪聖尋奇,有一次在會稽山探禹穴時,得到過一卷古書,上面記載的是有關上古聖王率領族人治水救世的事蹟。
上古時期,天塌地陷,滔天洪水肆意紅塵大地,妖魔鬼怪趁機禍亂人間,大禹聖王為平滔天洪水,滅猛獸妖魔,以其宏大胸懷和聖王偉力,十三載足跡遍及紅塵大地,開山鑿河,疏通山川脈絡,滅巫水蛟龍,服四方異族,使得紅塵大地重歸於安寧。
紅塵世界中萬族感恩大禹聖王的絕世功績,尊其為紅塵大地的共主,永世朝拜,大禹聖王在治水的過程中,深感紅塵世界的疆域浩大遼闊,難於治理,於是分天下為九州,分置九州牧,分領天下。
大禹聖王分封天下之政,使得混亂雜居的神州萬族變得有序,人們安居樂業,百業興起,神州大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
那捲古書上除了詳細記載了大禹聖王治水除妖的豐功偉績,還講到一則事情,說得是大禹聖王成為天下共主後,命工匠鑄造了九尊神鼎,用來鎮壓九州氣運,以求禍亂不起,國運綿長。
如此,後世便有了“問鼎”一說。
但是老楚王的大哥告訴他說,聖王九鼎鎮壓的不光是九州氣運,更是為了鎮壓沉睡在九州秘境中的可怕存在。
上古聖王曾經有訓示,九州大地一旦起戰火,使得九州氣運不能凝聚,那些可怕的存在就有可能從沉睡中甦醒,從而突破封印。
如今九州已亂,而大哥也已經離他而去。
老楚王站在巨幅地圖前久久出神。
趙翊跟著那名自稱是楚王府內務總管的老人進入楚王府,一路走來,楚王府中亭臺樓閣的宏大氣象和山水景緻的佈局,讓趙翊這位打小在王府中長大的王孫也讚歎不已。
路上遇到的王府下人,都紛紛駐步向他們行禮,這讓趙翊又有了一種回到兒時的感覺。
他們走在一段迴廊裡的時候,趙翊看到一名衣著華麗的女子領著幾名侍女迎面走來,像是王府中的女眷,當那名女子走到跟前時,趙翊見走在前面的老人向華麗女子躬身行禮,口中稱呼其為“德陽翁主”。
德陽翁主見老人身後的趙翊直著身子目光灼灼地盯著她看,心裡頓時不喜,蹙眉道:“黃伯,這人是誰?怎麼這麼沒有規矩?”
老人打恭笑著回道:“回德陽翁主,這位趙公子是王爺請來的貴客,第一次來王府,不知道咱們的規矩,還請翁主見諒。”
趙翊見老人在給他打圓場,也不想讓他太過為難,便也向華麗女子躬身行禮,口中說道:“趙翊見過德陽翁主,有失禮之處,還請翁主原諒。”
趙翊邊行禮邊在心裡想道:“這位女子看來是自己的堂姐或堂妹了。”
德陽翁主打量了一番趙翊,見他生得俊美,頗有些氣度,雖然神色有些倨傲,但態度還可以,便也沒有再去追究趙翊先前的無禮,向兩人微微欠了欠身,便領著侍女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