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岐山,竹屋前,李墨緩緩睜開雙眼,感受到靈魂之力再次恢復過來,也不浪費時間,連忙再次在竹屋旁的空地上布起三才拱經陣來!
這一次他要藉助道骨之神異助他提升風之無形無相之勢。
很快,一座三才拱經陣便被他佈置出來,而他也再一次封閉七竅一屁股坐了下來。
很快他便再次用靈魂感知到那無數的無形無相的波動,不斷的去觀摩那些形狀各異的波動時,端坐在李墨天神宮中的靈魂額頭,道骨突然光芒大放,濃烈的光芒將李墨的靈魂籠罩,讓他的靈魂甚至是靈魂感知都得到了巨大的昇華一般,當他再次感知那些波動時赫然發現那些波動居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然在那些波動的周圍隨著它們不斷的變化,很明顯的有一絲絲無比清晰的宛如絲線一般的痕跡,每當這些波動在空中動了一下都是按照那些絲線的軌跡在執行,彷彿那些軌跡從一開始便已存在天地之間一般。
李墨彷彿抓到了融入這無形無相的波動中的契機,那不是強行與這些波動融合,而是與這些特定的軌跡形成一個完美的相似!
融天入地,聽似與波動,實則波動皆按照它們特定的軌跡宛若道跡一般在變幻著各自不同的形狀,那作為參悟這些波動之人自然也要遵守這種玄奧的道跡,彼此道跡相同,自然就能形成融合,若道跡不同,只能被這種波動所排擠。
風到底是一大助力還是一大阻力皆要看這道跡是否相同。
一旦道跡相同,那麼融天入地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李墨心中絲絲明悟宛如清泉中滴下的又一滴泉水蕩起層層漣漪。
而他藉助道骨之神異終於看清了這種種玄奧,接下來便是去循著那無形無相之風之波動的道跡以他的靈魂感知將道跡逐一模仿記憶下來牢牢的刻在他的魂識之上,一旦刻印成功,他便擁有了道跡,魂念一動他便是道跡,道跡便是他,融天入地,天地之無形無相的波動皆被他所用。
那時候除非靈魂感知強大無比的修士能看透這道跡,否則他將會融入天地,無跡可尋。
李墨的靈魂感知不斷看著那些波動邊緣的絲線一般的道跡,道骨的神異讓他彷彿能看透世間一切虛妄直觀本質,而他也開始了臨摹道跡的艱難歷程。
一坐便是三天。
三天晃眼而過,李墨的靈魂之力在這三天時間中斷斷續續的修行約莫十多次,皆因他靈魂之力太過容易衰竭,不得已只能停下恢復靈魂之力,待靈魂之力充盈之時他便繼續臨摹道跡。
此時,一座巨大的靈陣中,李墨端坐靈眼位置,如同老僧入定一般,只見他的身形忽明忽暗宛如星火,而他的身周則盡被無數的無形無相的波動包裹,彷彿李墨身上有特別吸引它們的東西一般。
突然,某個瞬間,李墨端坐在靈眼位置的身形詭異的消失了,隨著他身形的消失,只見那無數的無形無相波動則瘋狂的湧動起來,紛紛朝著靈眼處灌入,此時的李墨陡然睜開那緊閉的雙眼,心中狂喜欲要仰天長嘯,因為他發現他的魂識之上一道無形五色卻又清晰無比的玄奧至極的道跡已被他刻在了那裡,這道跡似乎包羅永珍一般,明明看似只有一道,但卻又彷彿是無數道,這皆是李墨臨摹無形無相之波動變化的道跡而來,竟在最後一刻紛紛融合成了這麼一道道跡,刻畫在他的魂識之上,散發著種種玄奧無比的氣息。
還不待李墨興奮片刻,陡變突生,魂識之上突然爆發出一股讓人刺目的金色光芒瞬間將他的魂識籠罩,籠罩魂識的瞬間,那剛剛才被李墨刻畫在魂識上的道跡居然被那金光一卷,宛如強盜一般硬生生的將道跡捲走。
“啊啊啊啊啊啊,不要~”
李墨心中發出一聲狂吼,那可是他辛辛苦苦臨摹了三天才刻印上去的啊!
但那金光蠻不講理根本不在乎李墨的心酸,金光急流勇退,瞬間縮了回去,而那金光的源頭赫然便是《靈道真經》,這《靈道真經》似乎無物不收一般,只要是與道能扯上關係的通通被它給吞了下去,除了靈魂額頭上的道骨。
諸如龍女青芷傳給李墨的風之道感悟,又如這道跡,以及李墨前世修行的《太初感應篇》,通通被這《靈道真經》吞食。
李墨不是傻子,他早已知道這《靈道真經》絕非尋常之物,前世修行的《太初感應篇》可是道祖張道陵所傳下,據傳說這本功法可是由極其強大的仙人所傳,雖然歷經歲月的顛沛,這本功法已然只剩下感應篇,但也無法遮掩它的驚世駭俗,就這麼強悍的功法這《靈道真經》居然特能吞食,若告訴李墨它只是普通貨色,打死他也不會相信。
但讓李墨頭疼的是這《靈道真經》乃是他師尊李太白的師門太清所傳,李太白只說這《靈道真經》乃是靈道註解,悟透它便可白日飛昇,羽化成仙,也沒告訴他會吞食他的寶貝啊~
這詭異的《靈道真經》此時李墨完全摸不清頭緒,現在看似對他是無害,反而可以加持他靈魂的防禦,但問題是以後呢?萬一對他有害,且又在最為關鍵的魂識之上,一旦爆發,重則瞬間斃命轉世輪迴都做不到,輕則也會變成一個白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