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趕了幾天的路,李浩和管亥來到了堂陽縣。
當兩人進入到堂陽縣後,李浩和管亥發現這裡的人很少,完全不像一個縣城該有的樣子。
大街上,冷冷清清的。街道上的行人,也只有三三兩兩,從街頭,都能看到街尾。路邊還有沒收拾完的桌椅板凳,竹籃也隨著風吹過,翻滾著。
看到一位婦人從身旁走過,李浩走上前去剛想開口,婦人抬頭看到李浩,還有他身後的管亥,急忙帶著孩子跑開了。又看到一位老人,李浩急忙走上前,老人抬頭看了看李浩,又看了看管亥,就這樣看著二人,沒有說話,沒有閃躲。
李浩挺好奇這位老人,花白的頭髮,雖然佝僂著背,但腿腳還是比較利索的。而且照著正常人看到自己的話還好,可是看到管亥這五大三粗的樣,再怎麼也會嚇一跳,就像剛才那位婦人一樣。
“老大爺,這是我的朋友,我們路過這裡,想像你打聽一下。”
老人找了塊乾淨的地坐下,李浩也一屁股坐在旁邊,管亥就站在一旁,老人示意他要問什麼,李浩說道:“老大爺,這堂陽縣的人,都到哪裡去了?我從其他過來,也沒看到這附近哪裡在打仗啊。”
老人嘆了口氣,才回道:“這裡是沒有打仗,可是其他地方打啊。每次徵兵,都帶走那麼多男丁,留下孤兒寡母,她們怎麼辦?要麼改嫁,要麼離開。剛才你想叫住的那婦孺就是要去投奔親戚的,哎。”
“那你為什麼不也去投奔親戚呢?”
“投奔親戚?自己都吃不飽,別人還會收留你?不管你是遇到官兵,還是山匪,終究逃不過一死。”
聽著老人的話,李浩不得不感嘆,老人的想法。現在這個時代,朝政腐敗,社會動亂,受苦的也只有百姓。
本來自己大哥張角起義是為了百姓,可是李浩的卜算得出背後有其他的隱情。而且已經宣告下去的解散太平道,一路行來,或多或少的都能看到有人在招收太平道教徒。
看到老大爺要起身,李浩忙把老人扶了起來,“那你知道安平郡是哪個方向嗎?”
老人一愣,突然激動的問道:“你問安平郡幹什麼?你們要做什麼?”
看到老人激動的模樣,李不解的問道:“什麼做什麼?我們就是去安平郡啊。”
“你們是不是也是太平道的人!?”說著,老人一下子就吹鬍子瞪眼起來。
管亥一聽這話,頓時不樂意了,立馬擺起架勢道:“老頭,什麼一夥不一夥的?啊!?”
老大爺像是炸毛了一般,沒有理管亥,就這樣直勾勾地看著李浩,等李浩給他解釋。
李浩拍了拍管亥,示意他沒事,然後才開口問道:“老大爺,安平郡是發生了什麼嗎?”
三個人就這樣站立著,良久,老人才說道:“太平道,你們知道嗎?”
兩人點了點頭。
老人組織了下語言,才繼續說:“原本太平道在我們這裡也是有不錯的口碑,宣傳那太平盛世,主張人們多做善事,就連縣令大人,也加入了太平道。可是前些日子,太平道突然說縣裡所有的男子必須加入太平道,而且都要去安平郡。“
聽到這裡,李浩急忙問道:“為什麼?”
“不知道,三天的時間,除了五十多歲以上的,還有十四五歲的,剩下的男子全被帶過去了。”
李浩看了看管亥,管亥搖了搖頭,然後李浩才說道:“就沒人想過不去、逃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