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舒開辦傳媒與製作公司,只投資拍了三部劇,接觸娛樂圈的人不多,但能看出圈子逐漸固封,上升通道變窄,這種光鮮亮麗許多粉絲喜愛,還賺大錢的身份,引得各種N代們扎堆進入。
無怪乎網友們感嘆,現在的明星越來越沒以前百花齊放的美,都是統一審美。
“讓公司裡的導演聚一聚談下挑選人才的方式,演員更好理解,與參選的導演互選成為隊伍合作,跟歌唱節目差不多。”
溫舒只提出這個概念,“剩下的你們商討,總之經費不是太誇張都沒問題,可以定下的投資的金額是三千萬到五千萬左右,當然能拿出更好的方案,投資可追加。”
選秀的熱度過了好多年,如今擴大影響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在網路走紅,以此晉升娛樂圈的不在少數。
溫舒這時候還願意出資舉辦選修節目,讓他們擔心虧損問題。
“選修的風頭在二三十年前,現在不怎麼頂用了。”有人嘗試性提出這個事。
溫舒:“我知道,不過舉辦這個節目在於挑選人才,不在於能有多少熱度,只要選手有激情就行,至於能不能吸引到觀眾,看他們的作品。”
節目是給相關人才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靠公司一點點挖掘得到何年何月。
明白了老闆的意圖,其他人老實記下重點。
“還有。”溫舒舉起筆,“看能不能聯絡上以前的星探……”說到這開始思考起來,“先把人找到,找不到再另談。”
“好的。”
從節目跨越到星探,在場的人不禁感慨老闆不愧是年輕人,思維跳躍就是快。
星探這個職業,隨著網路興起被淘汰,那時各種選修節目大行其道,普通人們進入節目挑選,以及各大院校專業教導的演員播音等,星探退出娛樂圈舞臺。
這會要找以前的星探,年級最小估計也得四五十了。
“關於之前跟幾個站的合作,這是目前挑中的,談版權都很順利。”
溫舒看了下各個的簡略內容,“改編力度按照合同來,你們有對下個投資專案的看法嗎?”
大家說了各自的觀點,有人覺得要拍新類別的劇,有人覺得該延續《厭離》的熱度,拍個同型別古裝劇……
溫舒兩側手肘搭在椅子扶手上,把他們的建議一一記下。
“說的都不錯,不過這次新專案的開頭不必大張旗鼓,先試一個內容,行的話,再談其他的,那些站的合作繼續,等這次改編成功,後續再談版權就簡單了。”
她在簡介內容上挑選,找出一本無限流的女主。
“這個是單元劇的,把其中一個拍出來試試反響,反響好拍其他的,不好就算了。”
就這樣確定了下個專案,其他也商討的差不多。
公司盈利沒得說,三部劇賺的盆滿缽滿,對員工也很大方,上班的人沒有哪個對公司有意見,員工方面的問題自然沒有。
·
等會議結束,溫舒一看手機,她火了。
上次在宴會上的討論度還屬於圈子內,這次涉及到普羅大眾層面,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然後翻出溫舒這兩年的人生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