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力方面,猿類是最容易馴化的,但是猿類獲取食物的能力與人類相近,養猩猩還不如多養幾個孩子,所以猿類就被從人類馴化所選擇的物種中被排除掉了。
大型食肉動物被排除在外是因為食量巨大養不起,其次才是難以控制。
其實上在捕獵效率方面,犬科要比獅、虎、豹之類的猛獸高得多,而且犬科動物耐力很強,在這方面與人類近似,可以很好地輔助人類進行捕獵。而大型食肉動物雖然速度很快,但在耐力方面實際上遠不如人類。
猛獸在食物消耗和捕食效率方面對於人類獲取食物的幫助有限,所以在產生貴族階級之前,也被排除在了人類所馴化物種的選擇之外。
直立行走實際上是一種消耗體力最小的運動方式,人類在完成直立行走的演化,又學會了使用工具之後,就站在了大自然所有食物鏈的頂端。
進化,實際上就是在能量消耗效率方面的擇優選擇。
隨著天地異變,源氣復甦,修行時代的到來,修行者御使兇獸的能力大為增加,所豢養寵獸的選擇也變得豐富多樣起來。
只不過,豢養與馴化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御獸術的發展主要是對於野獸的控制,最高階的才是馴化。
但馴化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篩選過程,所選擇的物種還要求族群足夠大,而且差不多要經歷上千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但這種馴化又涉及到了投入和產出的經濟效益為問題,又回到了當初人類開始馴化野獸時的選擇。
所以,由於人們在學習御獸術的初衷就是一種投機性的選擇,那種所謂最高境界的馴化術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挑選輔助戰鬥的異獸條件很高,首先要容易馴養順從,比較依賴人類,其次是成長性,低等級的異獸對於高手之間的戰鬥並沒有多少幫助,另外就是忠誠度和可靠性。御獸師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所馴養的異獸棄主而逃甚至是反噬主人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
能同時滿足上述條件的異獸,實際上並不多。
高階的異獸極難被馴服,大多數成年的兇獸和猛禽都很有寧死不屈的勁頭,所以必需從小培養。一些強大的異獸一但認主,忠誠度極高,很少會背叛,這樣的異獸被稱為靈獸,不過是可遇不可求,目前在赤炎大陸上十分少見。
這就又回到了當初人類在最早馴化野獸時的選擇題。
凌礫和梁嘯天兩人進了一家店鋪,只見十幾只兇獸每關在大鐵籠裡,有極地銀狼、黑熊、猞猁和雪地犬等,偶爾妖獸嘴中,會發出一道低沉的嘶吼聲,顯然都沒得到馴化。
“都是些四、五階的異獸。”凌礫打量被關在鐵籠裡的這些異獸,除了一隻極地銀狼有可能成長到六階之外,其他的都是都已經算是成年,沒有什麼成長性。
而凌礫的目標只有能夠晉級到七階以上的異獸,看來想要在市場上購買到這種等級的異獸,怕是十分困難。
“有沒有高階的飛行類異獸?”凌礫又看了一會兒問道。
“普通的信鴿和獵隼倒是有幾隻,而高階的飛行異獸很難捕捉,這寵獸街上都很少有,每次出現,也都會優先供應重要的客戶,成長性好的飛行異獸基本上不會擺到街面上來賣。”那店主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