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負責引導的中年員,小聲過來道:“狀元郎,請跟下官進殿謝恩吧。”
劉若宰的腦袋嗡嗡直響,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如木偶一般跟著那官員金殿,在輕如遊絲的樂聲中隨著司禮官抑揚頓挫的唱禮,三叩九拜的山呼萬歲,然後被引到左班正六品品級的地方站定。
黃立極又唱道:“一甲第二名,史可法!”,史可法與劉若宰的表現如出一轍。
然後驚喜道:‘竟然中了,而且還是榜眼……’
史可法便小心打量這座號稱天下最大的金鑾殿,裡面佈置卻相當簡單,一共有七十二根紅色的大柱子。
圍繞著皇帝寶座的六根被貼上黃金,每根柱子上都有一條巨龍,拱衛著坐落在金色臺基上皇帝的寶座,讓高高在上的朱由檢的威嚴,可以輻射到大殿每一個角落。
此時,外面又唱道:“一甲第三名,管紹寧。”
待陶大臨謝恩後,同樣在七品級站定,黃立極才喊道:“二甲第一名,……
“二甲第十九名,孫德望。”
“二甲第三十名楊啟。”
“二甲第四十五名趙方雲。”等一眾二甲進士一齊進殿謝恩。
然後是三甲進士,唸完後把黃立極累得不輕,這些同進士不用進殿,在殿外跪謝既可。
待唱名完畢。樂聲起。百官及新科進士再行三九叩大禮。最後由皇帝賜下“大金榜”。
交由禮部懸掛於午門外三日。樂隊奏中和顯平之章。禮成。朱由檢乘輿還宮。
待朱由檢離去。眾公卿便圍上來對考生道賀。
朱由檢對於這次的三鼎甲還是非常滿意的,史可法就不說了。
狀元劉若宰(1595~1640),字胤平,號退齋,南直隸安慶府懷寧縣(今安徽省懷寧縣平山街道大塅)人。
劉若宰出生於書香門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擅長書畫,楷、行、草書均精絕。
他常向朝廷舉薦智勇忠貞的人才,明末名將史可法由安池道監軍升為巡撫,就是因為他的舉薦。崇禎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他因積勞成疾辭世。死後追贈“詹事“,賜祭葬,蔭子。
探花管紹寧明代詩人,書法家,民族英雄。
字幼承,一字謐如,號誠齋。江蘇武進人。
管紹寧生來就身患疾病,相貌很醜,家境又極為貧寒。
天啟七年(1627)鄉試,管紹寧一舉中式,第二年又順利透過全國會試。
殿試對策中,皇上發現管紹寧的對策文中“誠”字右旁“戈”字少寫一撇,便提筆為其補上,內閣大臣和考官們懷疑皇上心有所屬,於是將管紹寧定為一甲第三名。
1645年5月,南都被清兵攻破,知府宗灝以管紹寧拒不剃髮降清,將其逮捕,遂斬之。
三個兒子和妻子、媳婦均無倖存。獨遺一孫,前日偶至婦翁陳震生家不肯歸,才倖免於難。
據說管紹寧被逮捕後,曾說道:“國家已經亡了,當臣子的本應赴死。”他在監獄之中,置酒慷慨言道:“從今而後獲死所矣”。遂自盡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