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殿試不為認知的事(求月票收藏
貢生們考完了,可以徹底放鬆了。就該考官們忙的時候了。
考試後兩天內,必須要將全部人的卷子審品評完畢。
任之繁重,顯然不是皇帝一個人能忙過來的。
事實上,除了太帝曾經完成過,後面的皇帝們都是由下面人組織閱卷……國初祭酒修撰等官。
但正統後非執政大臣不與,而去取之柄則在內閣……至於皇帝自己。
則只看推薦上來的前十名的卷子。
此次殿試的閱卷大臣。
又稱讀卷官,便是由內閣大學士錢謙益領銜。
吏部禮部二位尚書為副,及禮部等幾位侍郎等六官員組成的豪華陣容。
在閣值廬休息一晚。翌日齊聚紫光閣中。為四百名彥排一排座次……
閱卷開始之前,照慣例眾人先叩拜孔子,並對天宣誓。然後按照官階大小。各自回到一排長案後坐下。
這時閱卷監視官親自把卷箱取封。將試先取出一捆開啟。遞給溫體仁。
再由溫尚書,按照閱卷官的官職,分次一卷一卷的分送到他們面前。分完後再取來一捆,到分完為止
每個閱卷官收完卷後,即開始閱卷。看完一份,遞給左手邊的閱卷官。
同樣的,等右手邊那位閱完,也會把卷子他。這樣輪流傳看,九位閱卷官都能看到每個考生的卷子。
這種閱法叫“轉桌”,也只有殿試閱卷才會出現。
同時位考官在閱過的捲上。寫下自己的姓氏。但不署名,除非有同姓的,位低的只好委屈寫一下名。閱完之後,寫下自己的評等即可。
當然,每位閱官的口味不同。出現不同的評價也是正常。但差別不能太大,比如說這份卷子大家有的優等有的卻評下等。這樣是肯定不的。
會由監視官提起另派大臣閱卷,以防考官“各存成見。有上下其手之弊”。一旦坐實了。會受懲罰的。
但歷史早經反覆證明。任何制度都是存在弊端的。無論設計的多麼精心。
這種閱卷方式是如此……於擔心被處分所以考官們在批閱同一份卷子時。
便會出現“評論相似”的現象。
也就是說只敢與上一位的評價差一個等級,再就不敢了。
顯而易見的,席捲官的意見,便顯舉足輕重了。
尤其是在打落試卷時幾乎是決定性的,如他判了一份卷子死刑,那份卷子基本上就死定了。
等九閱卷官“轉桌”完畢也就是將所有的考卷都畫上九個號後。由席閱卷官專總核。
排定名次其他閱卷。尤其是二位次席也可參與意見。
但是,名列一二甲的卷子必須是八個“優”。
其餘的便落入三甲。然後每一甲之內再比較優評數,如果優評相同,再比其他以此類推……
首席閱卷是大學士錢謙益,然後再是溫體仁等人。
大臣們緊趕慢趕,終於在七日夜裡,將四百份考卷全部排完座次。
但還不能填榜,因為還要送呈御覽。由聖欽點三鼎甲。也就是傳說中的狀元榜眼和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