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桂一驚,他在遼東敘功才是副總兵,軍階還只是參將,這轉眼間就跨了一大步了!
朱由檢見滿桂不說話,笑道“怎麼,不太願意?”
滿桂慌忙醒來,沉聲道“臣願意,臣叩謝皇上,吾皇萬歲!”
朱由檢站起來,道:“平身吧,要加緊訓練,朕最多隻能給你半年時間。日後馬匹漸漸多了,最起碼要一萬可戰騎兵,你要擔起大任!”
大明目前近乎可以說沒有騎兵,滿桂當然知曉情況,也明白了朱由檢的用意,又一跪道:“臣領旨,臣絕不負皇上所望!”
……
朱由檢剛見完滿桂,盧象升一身甲冑,氣息凜凜的進宮覲見。
盧象升是一個文人,可是經過多年的領軍,很有軍人氣概,不論是神情,還是一舉一動,都頗為果斷,甚至是凌厲。
盧象升(1600年4月16日1639年1月15日),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臺,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今江蘇宜興)人。明末抗清名將。
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初任戶部主事,升任員外郎,累遷為大名知府。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軍避開了袁崇煥堅守的寧錦(寧遠—錦州)防線,借道內蒙,從喜峰口突入關內,京師戒嚴,史稱“己巳之變”。
盧象升招募了一萬兵馬,進京協助防衛。
崇禎三年(1630年),盧象升升任右參政兼副使,外出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兵備,號稱“天雄軍”。
崇禎四年(1631年),因政績、品行突出受到推舉,升任按察使,照舊治軍。
九月,農民起義軍在陝西、山西境內難以立足,流竄至京師南部和河南北部(大致在順德、真定間),盧象升力戰將之擊退。
盧象升後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後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
崇禎七年(1634年),擊潰張獻忠農民軍。崇禎八年(1635年),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
崇禎十一年(1638年),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1639年1月),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年僅三十九歲,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
朱由檢從御桌前走出來,笑著道“朕聽兵部的不少大人說過,盧總兵帶兵有方,進退有據,頗有章法,這些年的一筆筆功勞,朕也都有數。”
盧象升這還是第一次見朱由檢,只見其舉手投足間,都是上位者的舉重若輕。
盧象升抬手,道“臣只是盡分內之事,當不得皇上如此讚譽。”
盧象升人高馬大,學識敦厚,若非從軍,也必是一代文人。
朱由檢笑了笑,揹著手,望著外面,悠然道:“能完成分內之事才可貴,現在的滿朝文武,有幾人能夠做到這‘分內之事’,若是所有大臣能夠像你這樣,我也能輕鬆很多!”
盧象升沒有接話,心裡卻也是贊同的。
萬曆中期以後,人浮於事,人人只顧爭權奪利,真心用事的,越來越少,無不想著為名為利,位極人臣。
朱由檢見盧象升沒有接話,頓了頓,又道“朕讓你率一萬天雄軍駐紮京西大營,兵部應該與你言明瞭吧?”
盧象升道:“是,皇上欲編連一隻新軍,又怕京營不穩,臣將不負陛下重託,為陛下分憂。”
朱由檢點頭,道“嗯,魔族大軍都打到了京城之下了,我大明京營軍隊居然只能據城而守,不得不說朕對京營是相當不滿的,只是京營中將士牽連太廣,朕多有顧忌。
故朕打算讓袁崇煥,滿桂,還有你給朕練十五萬強軍出來,軍餉爾等不用擔心,只要好好給朕練兵即可!”
盧象升領命,然後疑惑道:“為何沒有秦將軍?”
畢竟秦良玉力斬阿敏,已讓各方將領知曉,盧象升對其相當欽佩。
“西南有些不安穩,需要秦將軍坐鎮。朕會加大對秦軍的糧餉支援,讓秦軍增強的。”朱由檢語氣莫名道。
說到這裡朱由檢有些鬱悶,怎麼到了他這裡就天災人禍不斷?
就在這時,王承恩進來稟告道:“啟稟皇爺,黃立極首輔,崔呈秀閣老與周應秋閣老三人在外覲見。”
朱由檢此時心情十分煩躁,那有心情見他們三個奸臣?
故他冷冷道:“大伴你去告訴他們,陛下說他已經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