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畏懼的周應秋二人(求月票收藏
朱由檢負手而立,淡淡道:“朕今日找你們來另有一事。”
“陛下請講。”周應秋連忙拱手道。
朱由檢語出驚人道:“朕以為洪武年定下的三十稅一商稅實在太低了,國朝對商人太過優待。
朕打算把商稅增加到十稅一,如此,國庫必充盈無數倍,我大明再無國庫空虛之虞也。”
“咔嚓!”
皇帝的一番話落周應秋、崔呈秀耳中,無異於晴天霹靂,霎時將他們給打蒙了。
增收商稅,這項決策,無疑是在挖東南士商集團的祖墳。
朱由檢一旦強行推行這項政策,周應秋、崔呈秀完全可以預見到,必是滿朝洶湧,東林黨人掀起滔天反對浪潮的局面。
而負責執行這項政策的大臣,無疑將成為皇帝的擋箭牌,必將淪為群臣的眾矢之的。
那下場輕則丟官去職,連子孫後代也將慘遭連累,仕途艱難;
重則抄家滅族,連身後名都難以保全,必被東林黨人打為逆臣賊子,遺臭萬年。
不但大臣遭殃,朱由檢的安全也將受到嚴重威脅,畢竟歷史無數事例早就證明了:既然沒法解決麻煩,那就解決製造這個麻煩的人!
所以正德落水了,天啟落水了,那崇禎你為什麼不可以落一落水呢?
而且相比正德和天啟,崇禎登基不足半年,主少國疑,手底下真正忠於崇禎的人才少之又少,想要取崇禎的性命更為容易。
只要解決了崇禎,增收商稅,最終也只能無疾而終,東南士商集團依然安然無恙,坐享榮華富貴!
周應秋老奸巨猾,如何不知道朱由檢強行收商稅乃尋死一般的行為,連忙阻止道:“陛下萬萬不可!”
然而朱由檢卻已經打定了主意,斬釘截鐵道:“周閣老不必勸諫,朕主意已定,不增收商稅,我大明遲早要亡,為了挽救大明,雖千萬人,朕往矣!”
聽到朱由檢這番斬釘截鐵的話語,周應秋只能熄滅勸諫的心思。
既然皇帝非要在一條道路上走到黑,周應秋自認已經盡了身為臣子的責任,接下來也該到了為自己謀身的時候了。
歷史上的周應秋善烹飪,每魏良卿過,進豚蹄留飲,良卿大歡,時號“煨蹄總憲”。
故周應秋從來就不是一個為國為民的臣子,只是一阿諛奉承小人!
他只是深諺生存哲學的封建官僚,中庸和自保之道。
當初他賣力地擁護朱由檢登基,便是他以為朱由檢是一個長於深宮婦人之手,於國家大事一竅不通,必定要依仗他們這些閹黨官員。
在他看來,朱由檢至少得多讀幾年書,才能擁有對政事發表意見的資格。
然而周應秋看走眼了,朱由檢雖年幼,但處事非常老道,面對權傾朝野的魏忠賢,朱由檢用長江黃河做比喻就收服了魏忠賢。
周應秋看來,認為深諺帝王平衡之道的朱由檢必然會搞平衡之術,彌合閹黨和東林黨之間的裂痕,讓朝堂平靜下來,他好從容接手整個國家的巨大權力。
然而周應秋等人還沒緩過氣來,朱由檢看似不聲不吭,可一出手卻嚇死人,他竟然想要觸東南士商集團的逆鱗,向海貿和商稅下手。
須知道,增收商稅,這可是殺得東林黨人頭滾滾的天啟帝也不敢涉足的領域啊!
天啟帝、魏忠賢雖謗滿天下,而他們僅是收礦監稅,就觸動了東林黨之逆鱗,鬧得天下對魏忠賢一片喊打喊殺之聲,天啟帝也直接被送去見太祖皇帝。
朱由檢不想活,那麼周應秋會跟隨皇帝嗎?
想都不要想!
周應秋道:“陛下,請恕微臣直言,陛下想要解決大明財政危機的心思是極好的,微臣也非常願意支援陛下,但微臣年老體邁,實在無力再為陛下效勞了!”
“臣附議!”崔呈秀連忙跟上。
打死朱由檢都沒有想到,他才剛開始跟周應秋、崔呈秀說要增收商稅之事,作為閣老的周應秋二人便被東林黨嚇得撂擔子不幹了。
看到皇帝鐵青的臉色,周應秋解釋道:“陛下,微臣不是不明白,倘若朝廷的財政危機一直得不到解決,那麼大明總歸難以避免傾頹覆亡的結局。
而唯一能解決大明財政危機的辦法便是與東南士紳集團爭利,實施增收商稅的政策。
但如此一來,陛下勢必跟龐大的東南士商集團直接對上,微臣光是想想,便覺得萬鈞壓力壓得微臣喘息不過來,請恕微臣年老體衰,實在力不從心,無法為陛下效力啦!”
“臣附議。”崔呈秀再次跟上,直氣的朱由檢牙癢癢。
周應秋二人宦海沉浮幾十年,不愧是老狐狸,深諺生存之道,一看皇帝要跟東南士商集團硬剛,馬上就嚇得乞骸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