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天啟的諡號(求推薦票和收藏
天啟皇帝朱由校,廟號熹宗,諡號“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稍微有點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不是什麼美諡,朱由檢自然也心裡清楚。
而朱由檢對於自己親哥哥還是非常感激的,所以他第一件事情就是為天啟改諡號。
金鑾殿內,滿朝文武三叩九拜,參拜完新君之後,王承恩便捏著嗓子喊道:“有本出班早奏,無本捲簾退朝!”
可能是許久都沒有上過早朝官員們有些激動過度,也可能是許多官員第一次上朝還未適應過來。
所以當王承恩話音落下後,群臣反應都有點懵,一時間竟鴉雀無聲。
朱由檢見到沒有大臣上奏,便對身旁的太監王承恩說道:“王承恩,宣旨吧。”
王承恩當即站了出來,雙手展開一張聖旨,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以渺渺之身繼承先祖宏業,常聞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先帝即位以來,內撫黎民百姓,外卻關東女直,恩德澤布天下。
古之天子祖有功而宗有德,著內閣、禮部、宗正、御使大夫,共議先帝廟號、諡號,以明修德,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聽到朱由檢登基之後所下達的第一個詔命,滿朝文武不由面面相覷。
沒錯,先帝賓天新皇登基,照理說是該給先帝議定廟號、諡號的。
但是令大臣們始料未及的是,朱由檢給天啟帝的評價竟然這麼高。
朱由檢對天啟帝的評價來看,他的意思很明顯了。
就是要給先帝立一個評價比較高的廟號、諡號,給先帝彰顯功德,蓋棺定論。
只是先帝在位七年,對待東林黨人極其嚴苛,不但搗毀東林書院,更興起無數大獄。
楊漣、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等東林魁首均慘死獄中,殺得東林黨人頭滾滾,怎麼也稱不上仁德之君吧。
至於內撫黎民百姓,外卻關東女直,倒算是言之有物。
天啟朝整體而言,國家賦稅收入穩定,對農民起義安撫得當,百姓過得雖然苦。
但也能支撐得下去,文武百官算是各安其位,願意報效朝廷。
一直到天啟死,明朝的執行都還算穩中有序,可以說天啟不死,給明朝續命幾十年是沒什麼問題的。
朱由檢也是有鑑於此,才敢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為天啟爭取名譽,為其正名。
另外,朱由檢還有一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目的:
他下的第一個詔令給天啟議定廟號、諡號,可從中觀察朝堂大臣的站位。
大臣們到底是忠於朕?還是忠於閹黨?亦或是忠於東林黨?
他的這招試探,從宗法禮儀下手,避免了大臣激烈的口角衝突。
畢竟歷朝歷代均號稱以孝治天下,朱由檢繼承皇位的最大法理出自天啟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