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江海鳴,大海的海,悲鳴的鳴!
江海鳴依舊捧著詩集,彷彿一座古希臘時期的冰冷雕塑,又像個悲傷的詩人。
“江海鳴,為什麼別人都在看課本,而你卻在看哲學詩集?你為什麼要和別人不一樣?”
老師說話時語氣沒有變過,一切顯得那麼靜謐而和諧。
“因為我是我,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江海鳴這時站了起來,嘴角噙著冷笑說,“我願做忠誠於遠方的兒子,也不要做物質的情人,如果有天我死了,至少可以證明,我沒有接受這個世界那些庸俗不堪的思想,也沒有變成一個和你們一樣的——傻逼!
說完,這個煢煢孑立的身影牽著破滅而無任何希望的靈魂,就這樣走出了教室。
許多年後,歷史學家們將這一天定為人類歷史的轉折點。
甚至有人還記得這個少年離開學校的身影:孤獨、決然、寂寥、憔悴、悲傷而絕望!
……
但老師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這個男生,她可能察覺到這個男生有輕生的念頭,便默默地跟在後面,眼神中透著堅定和耐心。
在班主任的身後,同學們也邁著整齊的步伐,不約而同地跟了出來。
當江海鳴走到學校門口時,身後的師生隊伍依舊在不斷擴大,校領導、清潔工和其他班級的同學也自發地加入進來。
他們跟著他,看著他,注視著他!
此時的場面,如同閱兵儀式般整齊壯觀。
“不就是逃個課嘛,你們至於嗎?”
江海鳴回過頭,腳步卻沒有停下,繼續朝站前街方向走去。
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流不息,電動車大軍仍然是街道上靚麗的風景。
大家都很守秩序,沒有一個人闖紅燈,連孩子的嬉笑喧鬧聲都不見了。
太過於井然的秩序,彷彿在夕陽下流淌著詭異的蕭瑟,如此和諧的社會簡直讓人窒息。
終於,江海鳴在幾隻流浪貓面前停了下來,老師同學們也停下腳步,眼睜睜地看著他從書包裡取出一盒伊利牛奶。
一個人最孤獨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你也曾一個人與整個世界對峙嗎?
“喵嗚~”
失色的天空下,這少年喂貓的舉動彷彿透露著人性的光輝,與周圍機械而冰冷的人群形成強烈對比。
江海鳴是個很可憐的人。
別人的童年是什麼樣子,他不知道,但他的童年卻幾乎被黑暗覆蓋了。
父母離婚的時候,江海鳴只有4歲,由於長期遭受父親的家暴,使得他的性格極度陰鬱和悲觀。
雖然努力活到了17歲,但他不向往家庭的溫暖,
不想結婚生子,
不想為了建立人脈而強顏歡笑,
也不想為了生活去跪舔誰……
也許吧,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性格你要如何改變?
試問在當下房價、醫療、教育樣樣要人命的時代,江海鳴這樣性格的人還有什麼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