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選美大賽的人也未必喜歡女人一樣,
畢竟,
廣大女性同胞們可不全是同性戀,
由此證明,人們喜歡看比賽,僅僅只是出於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將自己的精神解脫出來。
有了這個基礎,
後面就會衍生出‘社交性’、‘美感’、‘超脫感’、‘娛樂感’等等,這些讓人情緒隨賽程變化而起伏跌宕的體驗。
於是乎,
但凡喜歡和支援的選手輸了,人們就痛心疾首,贏了就得意忘形,
甚至,
連國仇家恨和民族主義都能被牽扯出來,
有趣嗎?
這就是賽事的魅力。
只不過以往的唱歌跳舞打擂搏擊早已氾濫成災,人們都看膩歪了,大家喜歡新鮮刺激的東西。
然後資本家透過調查發現,許多‘達人秀’這類選秀節目中,魔術似乎更能夠滿足人們的這種心理,其本身對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完全不輸於體育電競等競技類活動。
於是經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全球各大魔術協會被串聯起來,打造出一個‘全球超自然聯盟’的主辦方品牌。
一場‘魔幻’暗潮洶湧來襲。
再然後,各大電臺競相爭鬥,無所不用其極,大中小資本市場紛紛注資,把這場“娛樂盛世”推向極致,推向流行的巔峰,
報紙雜誌等平面媒體也賦於這類比賽極大關熱度,最終形成一場風靡全球的海嘯。
無數魔術俱樂部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簽約魔術師,擴充實力,打造品牌。
這其中,
有人必然賺得盆滿缽滿,
有人必然輸得一塌糊塗,
也有人名利雙收,成為一個時代的傳奇,這就是無數參賽選手們的目標了。
而比賽內容分為‘心靈感應’、‘一般魔術’、‘創新魔術’、‘幻術’、‘喜劇魔術’、‘小魔術’、‘近景魔術’、‘撲克牌’等八大類。
葉晴楓的魔術屬於‘創新魔術’。
他將靈異元素和魔術相結合,以求帶給觀眾強烈的心理和視覺感官。
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沈雪嬌又在此基礎上融入了歌劇的元素,以歌唱和音樂來和表達劇情,增強了舞臺表演的藝術性。
最後沈雪嬌還動用了自己的次空間,兩人在舞臺上表演了一幕大變活人,這才晉級了入圍賽。
而接下來的16強小組賽,將變得異常殘酷。
在那之後的幾天裡,兩人全身心地投入在新的參賽作品中,經過一次次彩排,始終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方案。
畢竟‘大變活人’這個把戲只能用一次,魔術講究的是創新,沒有一招鮮吃遍天這一說。
而就在那天夜裡,兩人的命運迎來了新的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