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二看著床上躺著,正和自己揮手“拜拜”的六歲多的小女孩,還有眼前臉色蒼白看上去身體不太好的女人,又看向牆上掛著的一張照片,上面正是一家三口的照片,男人穿著軍裝,看上去英挺硬朗!
“姐夫為國征戰,是讓人敬佩的大英雄。以後姐姐有什麼問題,叫人喊我就行。”
唐小二認真說道。
“那就麻煩唐醫生了。”
女人感激道。
“那麻煩啥啊,我們醫館是國營的,那就是為民服務的。”
唐小二敞亮笑道。
告別了女人家裡,唐小二沿著下山的道往下出溜。
他今年只有十七歲,中學畢業不久,就到了鎮上醫館當學徒,現在也學了一年半。不過,常常在看病的時候,還要對照著病人的病情,去翻看《赤腳醫生手冊》,再對症找藥。
這些藥都是縣裡的醫院統一分配到各鎮上的醫館裡來的,像是“青黴素”、“地塞米松”、“萬古黴素”、“利巴韋林”、“安乃近”等。
雖然名字挺奇怪,但是在他的行醫實踐中,大多數時候都非常管用,比以前鎮上的那個郭郎中強多了,慢慢的就把那郭郎中的那家“靈芝堂”擠兌成了“骨科”的專科醫館了。
“小唐,回醫館吶?這都快中午了,留家裡吃頓飯唄!”
“小唐,說物件了沒,俺們村燕子這幾天老唸叨你嘞。”
“唐醫生,喝口水再走唄。”
“小唐,你叔昨天下工,從城裡帶回來的蛋糕,來嚐嚐?”
唐小二揹著藥箱,下山的路上,藥箱不停地打他屁股。路過村莊,有認識的人都熱情的喊著唐小二。
他就負責這邊三十幾個村子,不少人有個頭疼腦熱的,都找過他。
“嬸兒,叔在的工地是修富安路的那個不?”
唐小二卻不過熱情,拿了一個小蛋糕,在門口的石頭上坐著,邊吃邊問道。
“就是那個,聽說從咱們這到富州的一段馬上就完工了,到時候北半段先通車。”
婦女說道。
“那太好了,到時候咱們這兒就有一條交通主幹道了,經濟肯定能發展起來。”
唐小二期盼道。
“伱說得對,要想富先修路嘛。”
婦女笑道。
唐小二讚道:“嬸兒都懂經濟啦!”
“都廣播裡聽得,村裡喇叭天天放新聞,嬸兒也就是聽一耳朵,裡面啥意思嬸兒都聽得雲裡霧裡的,比不上你們上過學的腦瓜子聰明。”
婦女搖頭晃腦的說道。
“對了,小唐,聽說你要去省城?”
婦女問道。
“嬸兒你聽誰說的?”
唐小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