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你先說說你這邊的情況。”
任平生看向呂瑩瑩。
“好。”
呂瑩瑩點點頭:“臣說一下後備官員的情況。現在,各部觀政的官員,已經有178人,其中今年考核得了優秀的為28人,良好的為150人。
地方上的觀政官員,為1462人,其中考核評定為優秀的162人,良好的1280人,合格的為20人。
吏政部可以抽調一千六百餘人,去北方擔任地方官員。
至於吏員,我們還可以針對各地中學舉行一場特招。”
任平生等呂瑩瑩說完,看向了教育部吳風波:“今年的教育情況如何?”
“稟告殿下,今年以來,教育部在各省各郡各縣,建立了大量的中小學。
其中,以縣級行政區劃為核心,以人口為考量,最大化利用教育資源,建成和在建的小學有1470個,中學490個。
不過,按照殿下的精神,在學校未建設完成之前,我們依託原先各地的縣學、書院、村社私塾,以及露天教學等,已經號召並派送了大量吳州的中小學畢業生前往各地,充當啟蒙教育老師。
如今計算,全國錄入學籍的學生,已經有四百二十多萬。”
吳風波彙報說道。
“太少了,按照我們現在的人口結構來看,中小學生至少有兩千萬左右,失學的還是太多了。”
任平生說道。
“我們會繼續努力的!”
吳風波保證說道。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任平生點點頭:“不過,在具體的工作當中,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做。
做好調研,完善規劃,才能落到實處。把資源投注到最合適的地方去,才能達到效果的最大化。”
“是,臣明白了。”
吳風波一邊認真拿筆記,一邊應道。
“這些學生當中,除了吳州之外,其餘各省最多不過學了一年多時間,可能並不堪用。
不過,民間大量士子,可以再舉行一場考核。凡是有志於官場的的,肯定是學過我們的學問,只要考核過關,完全可以拿來用。”
任平生和呂瑩瑩說道。
“臣回去以後,便制定方案。”
呂瑩瑩說道。
“下面,財稅、工業、農業、國防,各部門分別說一下各自現在的情況。”
任平生讓剩下的人輪流發言。
“各位,這一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非常強勁。我們的財稅現在非常充足,足以支撐北伐戰爭······”
“目前,我們重工業南北兩個引擎,都處於快速發展當中,楚江基地也在建設當中,大量的民間資金進入紡織、食品等領域······”
“現在,我們國內建設了七個大型糧儲基地,總儲量足夠全國百姓吃一年的,足以支撐現在的北伐戰爭的需要······”
會議上,各部長紛紛發言,在座之人也對於齊國如今的狀況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
可以看出,經過了一年多時間的蓄力,北伐的時機已經成熟,準備也已經充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