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戰事稍歇,齊國終於迎來了發展的重要視窗期,可以將精力再次轉到經濟社會的發展上來了!
工業發展,經濟民生,是關乎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
今年以來,為了支援前線戰爭,齊國的百姓也過了大半年的苦日子。接下來,正是大幹快上,奮勇發展的好時機。
包含豫南、皖南,齊國已經擁有九省之地,土地廣袤,但各地發展不均衡、不充分。
今日大朝會的第一個議題,是全國各地的工業發展計劃。
各省高官輪流發言。”
任平生開題以後,便端坐在龍椅上,俯覽群臣。
第一次作為秘書,跟隨任平生上朝的忘書,站在任平生的右手邊,看著朝堂之中畢恭畢敬的群臣,心裡忽然恍惚了一下,彷彿看到了那個當年在青城鎮的人市上,腦袋上被插著草標,被顧客挑挑揀揀的自己。
那個時候的自己,算不得一個人了,只能算是一件貨物。
如今,卻站在這高高的地臺之上,俯覽眾生永珍。心中變化萬千,一時間竟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直到殿下說完了話,她才猛然清醒過來,趕緊張口按照之前排練過的話,開口唱道:“吳州省發言。”
這個發言次序不是現排的,議題也不是朝會之上現提的,否則一場四百多人的大會,會亂糟糟的什麼都搞不起來。
要議論的檔案,早已經發下去了。
各省的計劃也早已經交到了中書閣,黃文光也已經帶人審閱過了。
這一次大朝會,對於各項議題,也是走一走過場,將今年的工作目標宣揚一下,讓所有高階、中級官員周知,並督促他們提高政治站位。
可以保障重點工作齊抓共管,避免朝廷各部門、各地方推諉扯皮踢皮球,最後好好的政策在中間階段,或者到了落實階段執行不下去,最終變成懶政之下的爛政。
新年伊始,為之後一年的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這才是此次大朝會的意義所在。
接下來,由於吳州省高官的位子還空懸著,便由原浣花郡知府,新上任的吳州省高官劉春生,首先代表吳州省發言。
接下來,其他各省依次發言,因為之前打仗,為了各地的穩定,各省都沒有大動,管事的基本上都還是原本的總督,如今頭上頂著的也是一個“代高官”的帽子。
此時發言,其思想和施政思路,就和吳州省的施政思路,有著很大的不同了。
倒是河谷省代高官趙文彬、楚江省的代高官陳修正,發言時候的思路,讓任平生略感驚訝。
不像其他各省的老派官員那般因循守舊,反而思路新潮清晰,偶爾一些思考還會讓人眼前一亮。
“如果要留下部分舊景官員的話,倒是可以考慮留下這兩個人。”
任平生想道。
整個朝會發言,沒有多少新鮮的東西。
在各省官員發言過後,各部官員也依次表態,從各部職責方面,表達了對於新一年的工業發展,進行全力支援。
劉書代表吏政司,黃文光代表中書閣,分別宣讀了對於各地方的考核標準。
凡是年中考察,被記分為不稱職的代高官,將會被摘掉代高官的帽子,退居二線。
這一項項實實在在的考核標準一出,不論是心裡把工業發展當一回事的,還是本來沒當一回事的地方官,全都心中一凜,重視起來的同時,感受到頗為沉重的壓力。
朝會一直開到中午方才散朝,官員們相伴著離開民安殿。
地方上的各位代高官,一個個面色沉重,皺著眉頭,心思很重的樣子。
他們很多人都知道,自己頭上這個“代高官”的帽子戴的很不牢穩,隨時都有被下掉的可能。想要在這個位置繼續幹下去,必須要得到大王的認可才行。
雖然對於吳州的工業發展並不瞭解,但他們能夠爬到一省總督的位置上,絕對屬於人精!
對於眼下這個形勢,是非常清楚的。
“大王是注重實幹的,只有把任務完成,將事兒給辦好,才能保住頭上的這一頂官帽子。
長海兄,我打算在去邑樂縣考察考察,再去一趟青城鎮和東陽郡學習學習,並擺出我們省的政策,吸引一些商人去楚江省投資。”
楚江省和廣南省是鄰居,陳修正以前做禮部尚書的時候,曾與格長海打過很多交到,兩人頗為熟悉。
“可否同行?”
格長海頗有一種荒誕的感覺,自己堂堂總督,竟然要親自去吸引區區商人去廣南投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