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越覺有味。
到底是皇上,問的問題也如此與眾不同。
很快便有人侃侃而談。
結果顯而易見,兩派觀點吵成一團。
有人堅定維護律法,認為不能犧牲無辜之人救那違反律法的數人,哪怕人數再多,做錯了事便要受到懲罰。
否則,律法豈不成了擺設?何以取信於民?
無法取信於民,談何治理治下民政?
有人認為人命大過天,一條人命與數條、甚至更多人的性命比起來,律法也未必不可網開一面、事急從權。
畢竟,人命關天啊
至於做錯了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便改即可!
至於那被無辜犧牲的一條人命,事後給與他的家人補償便是。這也是無可奈何、兩權其害取其輕之舉。
另一方憤怒了,直罵對方偽君子、德行不端!憑什麼有的人自己做錯了事,卻要無辜之人買單?哪怕再有學識本事,無視律法既是無德無品,無德無品之人留著何用?
那一方也怒,指責對方呆板迂腐不知變通,實則毫無大局之觀念。有的時候犧牲小我能保全大我,犧牲一人能救更多的人,為什麼不呢?要知道有的時候,就是需要有無辜之犧牲啊,雖然殘忍,但這是事實.
雙方又引經據典,將話題展開關聯到了各自站隊的政治理念,越發吵得臉紅脖子粗。
甚至有人險些動起手來。
皇上老大無語
他沒想到他的這些臣子們什麼事兒都這麼能吵架。
不過,聽他們吵吵倒也挺有意思,比看歌舞表演有意思多了。
皇上沒有表態,末了只淡淡留下一句:諸位愛卿所言都頗為有理!
大臣們卻不甘心,尤其是翰林院眾人,他們本來就擅清談、喜辯論,不能討論出一個結果來、不能說服對方,簡直比不吃飯不睡覺還要讓人難受。
大家氣哼哼的約了時間,繼續辯,非要征服對方、將對方辯得啞口無言才行。
他們看的很清楚,這個問題的根源,實則乃是法治、人治之爭。究竟是法治更合理,還是人治更合理?若是二者相容,那麼,相容到什麼程度合適?判斷的標準呢?邊界如何界定呢?又是誰來監管與判斷究竟什麼時候該用法治、什麼時候適用人治呢?
皇上難道是想變法?
這個問題很快擴散,不僅是大臣們,許多讀書人也忍不住討論辯論,茶樓酒肆、書會清談,爭論得面紅耳赤。
好幾天之後,大家才知道這個問題原來不是皇上有感而發、心血來潮,而是從後宮端午宮宴上,謝大小姐所言而來。
眾人神色那叫一個精彩.
支援太子的一脈反應過來自然大為誇讚:不愧是準太子妃,好學、好學問!不鑽研學問鑽研到一定地步的,是萬萬不可能提出這等問題的。
謝雲姝再次揚名京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