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堯國賀禮使團進京。
這次堯國的使團由堯國君劉霽的弟弟,寒王劉惕帶隊,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堯國的使團裡除了劉惕外,還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堯國小公主,劉芸鶴。
劉芸鶴是劉霽最小的女兒,自出生起便深得劉霽的寵愛。此次是劉芸鶴主動提出要來元國,堯國君也有意想讓自己的寶貝女兒出去見見世面,便同意讓劉芸鶴跟著劉惕一起來到元國。
雖說現在正值戰時,但由於元國三皇子李玄夜即將大婚,另外兩國都會派人前去祝賀,所以三大國便十分默契的暫時止戈。
……
“陛下口諭,堯國使團一路奔波,甚是辛苦,特在宮內準備佳餚,現特邀堯國使團入宮赴宴!”皇家驛站內,銘帝李麟銘的近侍總管崔公公剛剛向堯國使團的眾人宣讀完銘帝的口諭。堯國使團已經面見過銘帝了,過程比湼國使團輕鬆很多,面見結束之後使團便來到皇家驛站落腳。還沒到晌午,銘帝便派這位老宦官來邀堯國使團入宮赴宴。
堯國使團最前面站著一名身形高大的中年男子和一名看起來不過才十五六歲的少女,崔公公宣完旨後,中年男子向前一步,拱手躬身道:“本王代堯國使團謝過銘帝。”
此人便是堯國的寒王,劉惕;一旁的少女便是堯國的小公主,劉芸鶴。
崔公公微微一笑,走到劉惕身前,輕聲說到:“陛下已經跟老奴囑咐過了,若是寒王大人和小公主有其他的事情,可以不用前往宮裡赴宴,遣人帶隊去即可。”
此話只有劉惕和劉芸鶴聽到了,劉惕立馬領會崔公公話中真意,再次拱手相謝,而劉芸鶴卻有點摸不著頭腦,不明白崔公公所言何意。
劉芸鶴不知道的是,她的父皇還有王叔跟元國銘帝李麟銘,其實是舊識!
不過劉芸鶴並未將自己的疑問告訴劉惕,劉惕也沒有主動解釋,在他對使團副使交代一番過後,便帶著劉芸鶴離開了皇家驛站。
……
昨日剛剛回到京城的司馬悠然,先是見了北寧王李慕白,又見了景王熊梓墨,最後又是與李寰宇、沈鶯等人交談甚晚。
勞累了一天的司馬悠然終於好好休息了一夜,今天一早,司馬悠然就領著陳明宇來到了翰林院。
司馬悠然昨日回京,今日自然就得來翰林院述職;而陳明宇作為此次司馬悠然招錄的即將入職的翰林侍讀,自然也得跟著司馬悠然一起。
楊紹儒已經由司馬悠然拜託孔若循安置在了翰林書院,自然無需司馬悠然再去操心。
陳明宇已經穿上了昨日領到的翰林官服,而司馬悠然由於下午要到翰林書院講學,身上穿的則是為翰林書院講師特製的講師服。
在帶陳明宇一番轉悠後,司馬悠然便把他安置到了翰林院的典籍處,專門負責修訂那些流傳至今卻又修訂不足的典籍,在安置完了陳明宇之後,司馬悠然便回到了自己在翰林書院的靜室。
翰林書院的講師不過十餘人,除了司馬悠然和走後門進來的楊紹儒這兩人外的翰林書院講師,在入翰林書院之前皆是這京城裡有名的大文豪。為了讓講師們能更好的備課、講課,翰林書院也為講師們提供了許多便利,比如給每人提供一間靜室以及給每人配備專門的下人和書童。
而“靜室”,其實就是所謂的書房。
翰林院大致分成內外三層,最外層就是翰林書院,中間則是翰林院學士們的辦公區域,至於最裡層,自然就是韓林講師們的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