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便是受了爺爺的言傳身教,凡事舍已為人,事事以集體、大隊公社為先。
抱著吃虧是福的觀念,從來不佔別人一點便宜,只有自己給周圍的人便宜佔的道理。
爺爺那個年代,那樣的思想倒還並不算稀奇。
到了父親這個年代,農村已經包產到戶了,別人家人人爭先,父親還是慢慢悠悠,知足常樂。
不記得父親救過多少次人了,只要是一個正直良善仁義之人,遠遠的看著父親,應該都是頂禮膜拜的吧。
講真,父親這樣的人,只適合遠觀,不適合當親人。
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的親人,你有一個這樣的父親,你便知道了。
做好事不是不可以,沒有人反對,沒有人非得說你行善不對,你非得自私自利才是正確的觀念。
可是,你做好事之前,是不是得先保護好你自己?保護好你的家人?
你不能因為你做好事,便讓你自己過得比以前差很多,讓你的家人跟著受累吧。
父親因為自己處處行善,與世無爭,有時候在別人看來,簡直是傻氣,所以金錢上面,一直是流沙過手,幾乎沒有。
哈!還挺押韻!
豆蔻想起來那些年,因為父親救了一個被車撞的老人,家裡窮得揭不開鍋。
那會父親被老人訛上了,老人說“不是你撞的,你為啥會救我?”
父親竟然承擔了一部分醫藥費,他說“老人家也是沒辦法!”
如果他很有能力,這點錢對他來說很輕鬆倒也罷了,問題他自己也是一個窮苦老農啊。
更何況他這樣行事,誰能理解他呢?
本來他是見義勇為的,變成模糊不清了!
別人會說或許真的就是他撞的吧,要不然這麼痛苦的答應賠錢呢?
小時候豆蔻不懂,後來豆蔻長大了,她也理解母親的委屈和抱怨了。
那些父親灑出去的錢,可都是夫妻的共同財產來著。
父親從來沒有問過母親願意不願意,他理所當然地做著好事,他率性他唯心。
可是他讓他的家人跟著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他從來不覺得理虧。
那時候母親還懷著二胎吧,妹妹出生後什麼都沒得吃,因為母親營養跟不上沒有奶水,也沒有錢買奶粉。
唉,這些都不提了,母親說豆蔻小時候更可憐呢,那些家事,不提也罷。
後來日子稍微好過些了,家裡要建新房子吧。
老房子也是很舊很舊了,一下雨便到處漏雨,大盆小盆的接雨水。
結果蓋房期間有個工人不小心摔傷了腿,包工頭壓根不管,直接玩消失。
那人只找得著父親,便是父親又是心腸軟好說話的。
一應住院醫藥費交了不說,還要被工人追著要錢理賠。
那時候豆蔻也是不懂,這種事那個工人可以起訴包工頭的呀,父親是頂多算第二被告,就是賠錢也是感情上的。
可是父親不呀,他說人家腿都折了,也是怪可憐的,以後也不能幹活了,咱們能幫點就幫點吧!
??你認為你是在幫人家嗎?
可是人家認為你這是應該賠付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