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顧將軍所言不無道理,我們兩家的確不應該相互攻伐了。不過此事關係重大,孤也要與麾下的眾人商議一二,顧將軍還是先下去休息一下吧。”
在示意顧全武先下去休息後,楊行密注意到長子的到來,“渥兒,你來此所為何事?”
“孩兒來此是為了糧草軍餉的事情。”接著他將昨天到王茂章軍中接收部眾的情況簡單的彙報了一下。
“這個王茂章,還是這麼吝嗇啊。”楊行密笑著說道。
他知道王茂章並不是真的吝嗇,只不過他對自己的軍隊看的太緊了,不是他自己直屬的軍隊,即便是一點糧草他也不願意出。
“本來我給他的軍令是讓他一併負責你部糧餉的調撥的,不過既然他讓你找到這裡來了,那就以後都由節度使府出吧。高書記,渥兒所部的糧餉就由你負責了,以後他有什麼要求你都要儘量滿足他。”
“是,大王。”掌書記高勗應道。
“你既然來了,不如也在一旁聽著。”楊行密點點頭,又向其他將領問道,“諸位將軍以為,孤是不是該放顧全武回去換兩家交好呢?”
“末將以為,不當放顧全武回去。末將聽說,當初孫儒兵敗後,其部眾有的逃往浙西,被錢鏐收編為武勇都。那武勇都的人素來毫無忠義,其左右指揮使徐綰、許再思兩人更是野心勃勃,只怕要不了多久就會起兵謀反。所以末將覺得應該修整兵甲,等錢鏐內部叛亂後,再一舉發兵將其攻滅。”李神福首先說著自己的意見。
“不錯,末將也以為,錢鏐不過是鹽販子出身,雖然如今據有兩浙,但論起根基來遠遠不如我淮南,手下的名將也只有顧全武一人。去年李將軍擊敗了顧和尚後,錢鏐已經沒有什麼名將了。此時正是一鼓作氣將他徹底消滅的好時機,萬萬不可中途放棄。”大將周本顯然也不同意放顧全武回去。他曾經被顧全武擊敗過,心中很是不服。
“末將倒是覺得應該與錢鏐交好,畢竟大王您的主要敵人是宣武朱溫,交好錢鏐可以穩固後方,集中兵力對付北方的強敵。”朱瑾抱拳說道。
……
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渥兒,你在一旁旁聽,可有自己的看法?”這時候高坐上首的楊行密突然問道。
眾位將領也頓時安靜下來,看向楊渥,心中暗暗思忖道,“看來大王是真的打算培養長子了。”
以楊渥的官職,本來是沒有資格加入討論的,如今楊行密親自問起,顯然是要給他一個好好表現的機會。這樣的時機楊渥當然不會錯過。
“父親,小子以為,諸位將軍說的都有各有道理。但小子以為,是不是要交好錢鏐還需要再議,但顧全武卻必須要放他回去。”楊渥立場鮮明的說道。
“哦,你倒是說說看,為何要必須要放顧全武回去?”楊行密不置可否的問道。
“小子聽說,當初秦裴將軍兵困崑山城中,堅決抵抗。後來崑山城池被顧全武引水灌城,城中的糧食也盡了,秦將軍手下只剩下幾百士兵,為了手下士兵的性命,秦將軍才不得已投降。後來錢鏐問他,他說,‘我只是糧食消耗殆盡了,這才投降的,並不是我本意想投降’。秦裴將軍流落在吳越如今已經四年了,卻始終不曾投靠錢鏐,說明他的心中還是向著我們淮南的。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此忠誠於父親的將領,怎麼能讓他留在吳越為囚呢?所以小子覺得不要說是放顧全武回去,就算更多的要求也要答應,只要能換秦將軍歸來,這一切都值得。”楊渥對著眾人侃侃而談。
“好!長公子說得好。末將也以為應當用顧全武交換秦裴將軍回來!”
“不錯,秦將軍在吳越四年,始終忠誠於大王,大王應該讓他回來!”
“末將附議!”
……
楊渥這番話一出,立即讓大家動容了,紛紛出言支援。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夠做到的卻是少之又少。
剛才眾人討論的時候,考慮的更多是各種利益上的得失,卻沒人想到還被囚禁在吳越的秦裴。如今楊渥這麼一說,眾人自然連連點頭。
所謂勝敗兵家常事,誰都可能有落難被俘的一天,若主君今天能用顧全武來換回秦裴,那麼將來萬一自己落難被俘了,主君也一定會想盡辦法營救自己。
這麼一想,眾人看向楊渥的目光也不同了。
最開始在他們看來,楊渥僅僅只是吳王的長子而已,沒什麼真本領;前兩天他當眾展現詩才後,眾人見了他心中都會讚賞一句,“看不出來這小子還有這本領”,不過也僅僅如此了。詩才那東西,不過是閒著沒事的時候附庸風雅的,既不能用來治國,也不能用來領兵。
但如今他這一番話,卻讓大家頭一次在心中有了這麼一個想法:“或許讓這小子將來繼承大王的基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對楊渥來說,是不是要放回顧全武根本不重要,但這卻是一個賣好於在場眾多將軍的機會。一方面向大家表明了自己重視手下忠臣良將的態度,另一方面也讓大家眼前一亮,覺得楊渥這個長公子還是有獨到看法的。
“你說的有道理,我意已決,顧全武必須儘快放回去,換秦將軍回來。”楊行密當場作出了決定,此刻他看向楊渥的目光也充滿著讚賞。
“渥兒終於長大了,知道收買人心了。”他在心中暗自感嘆。
曾經,他看著長子從一個幼小孩童漸漸長成如今翩翩少年,心中喜悅不已;後來,他看著楊渥整日不務正業,他心中焦慮,自己一天天老去,其他兒子還年幼,唯一年長的兒子卻是如此頑劣,將來誰能繼承自己的基業呢?
而近幾天,他見到長子有了極大的改變,各方面都成熟了許多。他的心中也欣慰多了。
在他的部將中,節度判官周隱就認為他的諸多兒子,難堪大任,希望讓他的老兄弟廬州刺史劉威來做節度留後;還有壽州刺史朱延壽,更是想著自己來做節度留後。
這一切都不是他的本意,老兄弟和小舅子再怎麼親近,那也比不過自己的親生兒子親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