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六月的雨
六月的天氣非常善變,剛才還是晴空萬里,碧空如洗,;這一會兒卻已經烏雲密佈,狂風怒吼。
楊渥一行人才走到半路,天空便下起雨來,而且越下越大,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公子,這樣下去不行啊,得趕緊找個地方避一避雨。”一旁的侍衛範遇上前來道。
雨下的太急,路面泥濘,繼續策馬急行的話,可能會傷到馬腿。
“這附近哪裡能找到避雨的地方?”
“公子,據屬下所知,前面就有一個亭子,不到三百步,我們可以去那裡避雨。”
“好,那你就在前面帶路。”楊渥點頭同意。
沒過多久,一行人果然見到前面有一個亭子,亭子裡面已經有一人在那裡避雨。
“這位兄臺,我等路過此地,想在此避一避雨,不知可否?”楊渥見那人年約三十歲,身形高大,負手而立,雖然身穿布衣,卻也別有一番氣度,不由得客氣的詢問道。
“小兄弟客氣了,在下也是在此避雨的路人,說什麼可不可的,小兄弟快進來吧。”那人見楊渥說得客氣,也笑著點點頭答道。
他雖然一個人獨自面對著楊渥還有他手下的眾多侍衛,卻是神色自若,不卑不亢的讓出地方,將楊渥等人迎進來避雨。
亭子並不大,一下子進來楊渥等十幾個人立刻就顯得有些擁擠。楊渥臉上有些慚愧,那人卻是臉上笑容不減,彷彿絲毫沒有感到不快。
“我觀這附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兄弟帶著這麼多隨從,可是廣陵城內的大戶人家公子,出來遊樂的?”那人見楊渥今日穿著常服,便笑著問道。
“正是如此,小弟今日出來的匆忙,沒有帶雨具,哪知道回去路上遇到了這場大雨,幸好有這麼個地方可以避雨,倒是給兄臺添麻煩了。”楊渥拱拱手,一臉歉意。
“哪裡的話,我在此也不過是避雨的路人而已。不過是比諸位早到了一會兒,怎敢以主人自居?”那人的話還是那麼不疾不徐,非常柔和,讓人聽起來如沐春風。
兩人相互客氣了一番,開始相互交談起來。
“兄臺是這附近的居民嗎?怎麼一個人在此處避雨?”
那人搖搖頭,“非也,我也住在廣陵城內。”
“哦,不知兄臺來城外做什麼?”楊渥有些好奇的問道。
“今日我聽聞城外荷塘裡的荷花已經盛開了,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我心中嚮往,一時興起,就獨自出來尋找。不料回來時遇到大雨,所以在此躲避。”那人也沒有隱藏,大大方方的將自己的情況說了一下。
“兄臺隨性而為,真是雅士!”楊渥讚道。
這裡離廣陵城已經有段路程了,這個人為了看荷花,一時興起,居然就跑這麼遠的路,顯然是真心喜愛荷花的人。
“昔日王子猷雪夜訪友,到了朋友家卻不見而返,自謂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兄臺今日乘興出城尋找荷花,頗有王子猷的風度。只是不知兄臺最後是見到了荷花還是沒有見到就盡興而返了?”
那人搖頭笑道,“魏晉名士的風度令人嚮往,在下不過一介俗人,怎敢與之相比?不過那荷塘卻是找到了,果然是一番美景。那荷塘中荷花朵朵,游魚嬉戲其間,別有趣味。漢樂府中有詩,正合此景”,說到荷花,他一臉的興奮,揚聲便朗誦道,“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真是不虛此行啊!”這人很有些書生意氣,一邊搖頭一邊感嘆。
見他一副陶醉的模樣,楊渥忍不住笑著說道:“小弟也是最愛荷花,曾聽人撰文一篇,名為《愛蓮說》,文字極美,又寓意深遠。小弟非常喜愛,若是兄臺願意,可與小弟共賞此文。”
“哦,竟然還有如此奇文,還請小兄弟背誦出來,也讓在下見識一二。”那人來了興趣,連忙把著楊渥的手道。
“好,那兄臺且試聽。”楊渥笑道。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妙哉!”一篇《愛蓮說》剛背誦完,那人便被文中的意境所打動,忍不住大聲喝彩。
“單單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一句,就道出了蓮花高貴的品質,讓人歎為觀止。敢問小兄弟,這篇奇文是何人所作?還望告知,我願前往拜訪請教。”
“這個……”楊渥一時猶豫。他不好意思說這是自己所作的,上次抄襲後世人的詩詞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如今沒有必要他也不願再出風頭。這篇《愛蓮說》乃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所作,此刻距離此人出生都還有上百年時間,楊渥自然沒法告訴他。
無奈之下,楊渥只好道,“此文乃是一位隱士所做,小弟無意中聽到的,後來再去找那隱士卻是怎麼也尋不到了。”
“果然是隱士所作啊!”那人聞言,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眼中卻是透出深深的遺憾。
他嘆息道,“只怕也只有那些品質高潔、澹泊明志的隱士才能作出如此奇文了。可惜無緣一見了。”
兩人藉著荷花相互交流,大有知己之感,當即又通了姓名。
“小弟楊渥,廣陵本地人士,在節度使府做事。不知兄臺尊姓大名?”楊渥介紹自己道,他沒有說出自己的身份,僅僅是粗略的交代了一下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