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帶著巡邏兵來到了大江邊,回首往事,當年大禹治水就是在此處,如果沒有大禹治水,那麼舜帝也就不會禪位於大禹,如果沒有大禹治水,那麼早期的屯兵制度也不會開始,沒有大禹大肆養奴隸儲備糧草,也不會供養早期的一批謀士與客勤,當然如果沒有大禹,那麼自己的兩個兒子伯益、夏啟也不會之後有著兄弟相殘的先例。
話說當年伯益乃大禹最愛的孩子,伯益為人謙和德高望重,則智慧極高,可惜從心狠手辣方面卻遠遠不如夏啟,為了能夠成功的繼承天子之位,夏啟設計殺掉了善良的伯益,從此以後無人能力勝過夏啟,自然夏啟就名正言順的成為了天子,從而如果沒有夏啟,也不會建立華夏第一個王朝夏朝。
感嘆萬分,隨後王翦深思自己之前,覺得自己很多時候就是太過於善良單純,才致使女人拋棄,大王遺棄,眼下的王翦,對於秦國視乎出現了幾分不滿,當此時,秦國派遣司馬錯率領三萬大軍攻打楚國。
漢陽郡頓時沸騰了,當下秦國已經在六國的心中的威信難以取代,眼下不知道為什麼,司馬錯居然調集了三萬大軍攻打鄢鄖地,而新任的楚頃襄王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擺在了鎮北將軍馳可身上,在楚頃襄王的心中,鎮北大營屬於千錘百煉的鐵軍。
一封王書到來,隨後馳可跪地接過王詔。
“微臣接旨”
王的詔書之中談到,如今秦國大兵三萬壓近,看似攻打鄢鄖,其實屬於聲東擊西,主要目標還是想攻打漢陽城方向,所以眼下,王翦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來了,讓誰出戰。
馳可在軍營之中目視群將,眼下派遣誰出戰最好調集多少軍馬最佳。
首先出列的則是羋休:“羋休覺得當下秦軍犯我楚地,帶兵三萬,眾人有云,齊軍之謀不敵魏軍之勇猛,而魏軍猛士不勝秦國之銳卒,因此秦卒既然如此之銳利,就應該三比一的增兵,所以最起碼要出動楚軍十萬”
“十萬?”頓時間馳可驚訝。
羋休疑問:“將軍有什麼顧慮嗎?”馳可幾分委屈的說道:“實話說了吧,眼下我們鎮北軍不到兩萬人這個大家都知道吧”
羋休反駁:“借兵啊,如今乃國之存亡,借兵還有誰敢反駁不成”
“那找誰借兵?”
“徵東將軍於劍”
“這個任務誰去最適合?”馳可問道。
隨後羋休回答:“利齒參軍,吳極”
“吳極意下如何”馳可問道。
“大將軍諾需要,吳極願意東地借兵”
“好,就這樣定下了”
正當朝會談論的精彩時,項燕則小聲問道:“王翦你怎麼看?”
“大題小做”
“何意?”
“秦軍三萬,司馬錯帶兵,此人雖然帶兵技術頗有能力,但可惜此人心高氣傲,只要輸幾場戰役,便可以誘敵深入,隨後伏擊覆滅,還需要這麼大費周章嗎?”
“啊!真是如此啊?對了,你之前是秦將,多有接觸的你,應該更加的瞭解秦軍”項燕說道。
但是王翦卻搖搖頭:“不,司馬錯我接觸的不多但是平時裡,我喜歡研究各路將軍的習性”
“習性?”
“對,就是他平日的習慣,如何當上大將軍,同時朝中是否結黨營私等等,再者有沒有貪慾,愛不愛美女,忠誠國家君王還是利益等等”王翦之言,項燕似乎聽懂了,隨後項燕要求將王翦的想法說出,卻被王翦給阻止了。
“怎麼?”
“現在說出來不是時候”
“現在不說何時說呢?眼下正是大敵當前,如果不說會導致大軍損失慘重,少則損兵折將,多則全軍覆沒”項燕之言,王翦淡然而笑:“那你說吧”
王翦授權以後,項燕發言:“將軍,王翦有一記可行”
“他有計他不說你說?”
聽這裡,則項燕說道:“王翦可能是新人不好直接發言,所以項燕才……”
“他不說你說?你也知道是新人,新人還是先了解和熟悉一下軍中事物再發言,你別多事了項燕,王翦比你懂事”項燕委屈的看著王翦,又看看馳可。
“好了,羋休出謀,吳極去辦理,就這麼定下,無需多言速速執行”馳可之言,項燕也不說些什麼了。
大戰在即,司馬錯的大軍,不知在什麼時候,悄然的來到了大江邊,沿途經過的楚軍毫無招架之地的敗北,而吳極則是快速返回到漢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