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個靠近湖邊的停車位,停車,熄火。
不等李彥下車開門,文鶯已經迫不及待的推開車門,迎向了大湖。
從湖面上吹來的風,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腥味,可能是漁港的交易市場離得比較近,吹過來的風裡面都會夾雜著淡淡的魚腥味。
不過,文鶯絲毫沒有在意這些,表現出來的,都是心中的雀躍與驚喜。
微微細風,吹在人的臉上,就像是給人撓癢癢,特別的舒爽。
已近初夏的氣候,走上幾步,微風透過衣物,傳遞到身體中,並沒有絲毫的冷意,有的則是整個身心的自在與放鬆,好似整個人在風中,都變得輕飄飄了。
兩人沿著湖岸慢悠悠的踱步向前,不遠處,就是一座大橋,橋上已經有許多遊人駐足停留,遠眺大湖,享受著微風帶來的些許清涼,好不愜意。
跑來跳去的小孩子,在大橋上嬉戲,惹得孩子的家長們不停地叫罵,似乎並沒什麼作用,依舊我行我素,絲毫不在意大人們的緊張感受。
這座大橋有個特別霸氣的名字,登仙大橋,至於橋的名字的來歷,就不得不說起昔日的一段公案。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邊水患成災,周邊的老百姓飽受洪水的侵襲,再加上一方縣令的不作為,搞得整片土地民不聊生。
後來,不知道從哪裡來了一個遊方道士,看到了這邊的水患,百姓流離失所,於心不忍,便在這大湖岸邊開壇做法。
遊方道士料定,此處水患的原因所在,必定是因為大湖中有妖物作怪。
不過其然,在遊方道士唸了一長串的咒語之後,大湖中央,湖水突然翻騰,像是煮沸的開水一般,須臾間,一條蛟龍衝出水面,盤踞在大湖上空,吞吐著白色的鼻息,怒視著岸邊的遊方道士。
顯然,大湖周邊的水患,皆是這條惡蛟所為。
面對這數十米長的惡蛟,遊方道士絲毫不懼,舉著桃木劍,躍入空中,與之纏鬥。
雙方你來我趕,大戰了三天三夜,遊方道士用盡法術,這才將此惡蛟制服,封印在了湖底的最深處。
可惜的是,遊方道士也到了油盡燈枯的境地,在制服這條惡蛟之後,也就羽化登仙了。
自此以後,這方土地再沒有鬧過水患,甚至,大湖周邊的土地,也變得更加肥沃。
周圍的老百姓為了感念這位遊方道士的義舉,便在大湖的一側建起來一座寶塔,這座寶塔,歷經前年,依舊矗立在大湖的東南面,供遊客遊覽、遠眺。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傳說。
接下來就要說到那段公案了。
那遊方道士制服惡蛟的地方究竟在何處,歷來是蘇城與花城爭論不休的話題,究其原因,在蘇城的大湖邊,也有一座白塔,至於建造的時間,已經無法追溯。
雙方各執己見,你也不讓,我也不讓,千百年來,都沒有結果,最後便成了一段公案。
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到了現如今,旅遊業的蓬勃興起,又將原來的這段公案給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