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百萬美元!”
“......”
“大概二十億額度!”
“利息,這不是問題的。”
“......”
“......”
東京,日川大廈。
沈建南結束通話電話露出了笑容。
蘇聯最大的問題就是金融體系上出了問題,美歐跨國金融公司和投資基金會在蘇聯境內設立了大量‘獨立核算’的皮包銀行,並且利用蘇聯老百姓對蘇聯銀行和‘現代私人銀行’之區別的渾然無知,毫不留情地發動了決定性的龍捲風般的攻擊。
蘇聯原有的‘金融監管’,早已成為了公共媒體集中攻擊的物件——宣稱他們代表壟斷保守勢力的最後堡壘,是俄羅斯人民不能迅速致富的最大障礙。
必須發動最後的流血攻堅,攻克這個堡壘!
像《真理報》等蘇聯老百姓一向相信的那些官方大報,每天都在宣傳著自由、民主和服務。
於是,短短一兩年間,一些‘不用排隊’、‘微笑待客’、‘獨立核算”、科學管理的‘現代私人銀行’,如同雨後春筍般遍佈了蘇聯——俄羅斯每一個城市。
他們提供免費的咖啡,僱員帶著和藹的微笑,對比蘇聯國家銀行職員的傲慢,蘇聯人民感受到了上帝一樣的服務。
最後,這些金融機構資產快速壯大,從蘇聯國家銀行貸到了鉅額的盧布。
再到放開金融監管、迎來自由化的市場,用資本市場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來修復陷入混亂的經濟。
自由、民主,四個字輕而易舉搬走了蘇聯人幾十年的財富。
固定資產證券化、證券化後迅速流通,一舉消滅了蘇聯的貨幣體系。
盧布崩潰,猶如廢紙一樣。
但其實,真正出問題的一直都不是蘇聯的金融體系。
沒有解體前的蘇聯,有著嚴格的彙算賬戶,兌匯方面更是受著嚴格的控制。
想要從這種體制中竊取蘇聯的財富無疑是痴人說夢。
但世界上從來沒有絕對穩固的堡壘。
因為,守堡壘大門的永遠是人。
只要有了門,那隻需要有門票還不是可以隨意進出堡壘。。
連續參加了幾場高規格宴會,騎士先生羅伯特.約翰成為了列寧格勒知名的外資商人之一。
兩百萬美元,他買到了一張票,一張通往蘇聯政、商、軍三界的大門。
站起身,拿起桌子上的香菸點燃,沈建南走到玻璃幕牆雙手插兜靜靜看著樓下繁華的都市。
如果說現在的蘇聯即將本著地獄而去,那現在的霓虹應該是最後的天堂了吧!
很突然,沈建南想起了一句話。
《哀江南》中的一句話。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