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疆離開餘杭城三日之後,餘杭城外越軍營帳,雀翎正坐於主營之中,只見其神情頗有苦澀之狀,老師文種傳來書信,不想老師此刻已是奉吳國尚君為主,聞得此事雀翎不禁一嘆,知曉僅憑餘杭守備已是獨木難支,又見老師書中對於尚君頗為推崇,尚君竟以君侯之禮安葬越王,如此亦算成全了越國舊臣與越王君臣之義,現下除會稽以外,已有十三城臣服在尚君治下,各城知事未被剝奪權位,可見尚君確是寬仁,亦是免去雀翎心中顧慮,吳軍佔領會稽以後,百姓亦會遭受欺壓,可見尚君心繫百姓,雀翎本就不欲與吳軍對抗,而今見得老師大有勸降之意,心中已是決意歸降。
想起三日之前,與公子疆不歡而散之事,雀翎知曉公子疆未有歸降之意,公子疆乃是越國公族,心中有所顧慮,雀翎自是瞭然,又是暗歎一聲,雀翎亦不知該如何勸說公子疆,頓生無奈之色,見得書信最後老師轉達了尚君之意,若陳疆願歸降,尚君竟願以侯位相待,並允諾不傷其性命,雀翎這才如釋重負,若是公子疆知曉尚君之意,想來亦會甘心臣服。
思索一陣之後,雀翎即刻傳令護衛前去餘杭城中請公子疆前來營地一聚,老師之意當要轉達與公子疆知曉,只是三日之間,陳疆竟未再遣人傳召雀翎過府相商,雀翎此時想來,心下頓感詫異,只當是陳疆對自己已是生出了怨恨之心。
約莫一個時辰後,雀翎所遣護衛回到營帳之中,只見其神情極為焦急,向著雀翎言道“稟告將軍,小人此番前往知事府,不想各地使者與餘杭百姓俱是匯聚在府外,小人聽聞眾人之言,才知公子疆竟是已在三日之前便離開了餘杭之地”
雀翎聞言隨即大驚道“竟有此事,速隨我入餘杭城中一行”,言罷雀翎當即出得營帳,在百名護衛陪同下,躍上獨角馬向餘杭城中去了。
此刻餘杭知事府外,彙集了越國各地使者和城中百姓,三日間各地使者每日登門欲面見公子疆,不想知事府門皆是緊閉,未曾開啟,一眾使者終是於昨日,從城中百姓口中得知公子疆已是於兩日前,便率親衛離開了餘杭城。各地使者聞得此事,皆是生出無稽之感,想來這公子疆怕是去往別國需求庇佑了,已是放棄了抵抗之心。
然越國其餘十六城知事,此刻正在等候公子疆之決斷,不想各地使者還未見到陳疆本人,其人已是棄城出走,各地使者心中無不生出惱怒之色,面對這番局面亦不知該如何向各城知事回稟。
只見各地使者和城中百姓守在知事府外,神情充斥著不安之色,然皆是望著知事府門,面露期待之色,似是還在臆想府門能在眾人面前驟然開啟。
隨著一陣獨角馬的奔襲之聲,卻是雀翎率領衛隊到達了知事府外,雀翎見得知事府門緊閉.而此地亦是人潮湧動,心下暗歎一聲,只怕這陳疆真是出逃了,不知為何想起陳疆三日前之言語,竟是那般刺耳。
府外眾人見來人乃是駐紮在城外之越軍,嘈雜之聲當即消散了不少,眾人心中不安之色亦是平復了許多。雀翎見百姓模樣亦未作多言,只是吩咐護衛上前叫門。
然護衛幾番出聲叫喊之下,雀翎見知事府內皆是無人應答,知曉公子疆確是離去無疑,心中當即生出一陣無奈之色,遂向著人群中,數名使者模樣之人言道“想來汝等乃是受各城知事之命而來,汝等隨本將入知事府內相談”
各地使者見雀翎模樣.想來此人便是車騎將軍雀翎,故聞得雀翎之言,皆是跟在雀翎身後往知事府門處行去。
只見知事府門,在數名護衛大喝之下奮力一擊,府門應聲開啟,眾人這才得以進入知事府內,知事府內已是人去樓空。
雀翎見狀,吩咐幾名護衛在門外看守,便徑直往知事府前廳走去,期間亦未見其神情有何變化,待到得前廳之中,雀翎走向主位安坐,這才看向一眾使者,見此刻廳內共有十四名使者,尚有兩城未有使者在此,遂沉言道“諸位落座,此際之間虛禮就免了,本將乃是車騎將軍雀翎,想必諸位來此是為吳國尚君招降一事”
聞得雀翎之言,一眾使者知曉此人確是車騎將軍,遂皆是俯身拱手一禮道“拜見將軍,我等確是為此事而來,不想公子疆此刻竟不在餘杭城中,我等願按將軍之令行事”言罷,在雀翎示意下,才在座位上安坐。
雀翎聞得眾人之言,遂直言道“想來諸位亦知太宰文種乃是本將恩師,不瞞諸位.今日本將已是收到太宰傳信,知曉太宰已是歸降吳國尚君麾下,太宰亦有規勸各城歸降之意,尚君已以君侯之禮下葬先王.在尚君統治之下,我越國百姓未遭欺壓之事,尚君亦未對我越國降臣起猜疑之心,十三城知事此刻盡皆留於原位之上,而本將自知僅憑二十萬守備之軍不足以對抗吳國數十萬精銳之師,故而本將已是決意歸降,還望汝等將此事告於各城知事知曉”
聞得雀翎之言,眾人心中皆是生出悲涼之色,數日之前,眾人已是知曉已有十三城上表臣服之事,不想眾使者此刻聽來,連太宰文種亦已歸降於吳國,皆是生出難以置信之色。
一眾使者相互對望之下,只見一名身形較為矮小的使者出言道“小人乃是奉我平陽城知事之令前來,此刻小人已是知曉將軍之意,小人定會將將軍所言如實告於知事知曉,只是還望將軍告知我等此刻公子疆身在何處,公子疆之事小人亦要告於知事知曉才是”
一眾使者聞得矮小使者所言,皆是朝雀翎望去,靜待雀翎出言。
雀翎見一眾使者皆是看向自己,知曉眾人心中疑惑,只是對於公子疆去處雀翎亦是一無所知,心下暗歎一聲,遂言道“公子疆此刻身在何處,本將亦是不知,自三日前公子疆與本將在此議事之後,本將亦未再見到公子疆,吳國尚君絕無加害公子疆之意,更是許以侯爵之位,不想公子疆未等待太宰來信,便出離了餘杭之地”
一眾使者聞得雀翎之言,見雀翎之模樣不似作偽,而太宰文種更是深得越人愛戴,知曉太宰絕不會為一己之私而罔顧越人安危,心中已是斷定公子疆確是棄城出逃了,當下皆是對公子疆生出鄙夷之感。
又見一名使者出言道“小人乃是奉新都城知事之令來此,小人自是相信太宰為人,小人定當將太宰之意告於知事知曉”
眾人聞言,皆是暗自稱是,雀翎見眾人已是知曉此間之事,遂言道“如此,汝等便各自回城稟告,此間之事,本將還要傳信於太宰知曉,若是各城知事願意接受尚君招降之事,便於三日後在餘杭城中隨本將一同前往會稽城”
一眾使者聞言,皆是告退離去。雀翎見得眾人離去,遂傳令眾護衛迴歸營地,離去之時,雀翎見餘杭百姓多有慌亂之色,又命數名護衛留於城中安撫百姓。
待迴歸營帳之中,雀翎遂將此間之事書信告知於太宰文種。
三日之後,十六城知事俱是集聚在餘杭城中,而雀翎已在知事府中等候,聞得十六城知事俱是到來,雀翎心下這才稍安,此番若有不願臣服之人,將來手上怕是少不得要沾上越人之血,所幸各城知事俱是審時度勢之輩,想到此處,雀翎不禁又想起公子疆,心下又是暗歎一聲,只願公子疆此生莫要生出復國之念才好。
而此刻會稽城中,文種已是收到雀翎傳信,知曉雀翎已是決意率二十萬守備歸降,亦向各城知事轉達了自己之意,想來各城知事感念尚君仁厚之下,定會舉城歸降,如此越地將免受戰亂,文種頓是放下了心中巨石。只是公子陳疆竟是棄城出逃,文種心中不免生出幾分忐忑,文種知曉陳疆此去,來日定將行復國之事,文家世代受越王禮遇,而此刻文種已為吳國之臣,若是日後戰場相見,面對這越國公室唯一血脈,文種不知該如何面對,然眼下之局,亦不是自己能夠左右。
收住心神,文種隨即入宮向吳廣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