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泉嶺莊戶飯店吃了中午飯,王少東喝了一些酒,覺得頭腦不清楚,所以就沒有打算接著回家,而是將摩托車推到了姥姥家,然後自己倒頭就睡,一直睡到了下午四點。
王少東的姥姥,今年68歲,身體很硬朗。
看到自己外甥醉醺醺的進來,倒頭就睡,怎麼也叫不醒,忙跑到鄰居家,打發鄰居家的兒子,九歲的二寶子跑到村頭去叫老太太的大兒子趙士堂。
趙士堂聽到說外甥到了自己母親那邊,便放下手中的活,打算過去看看。
趙士堂是個老木匠,今年五十一歲了,原先木匠在農村是個熱門的職業,年輕人結婚總要置辦一套傢俱,而手藝好的木匠也就成了香餑餑。趙家從趙士堂的爺爺趙少農一輩開始就是木匠,祖傳的手藝,從紫川學的刻花,在整個山圈裡面,趙家的木匠手藝絕對讓人豎大拇指。所以從趙士堂的爺爺那一輩開始,他們家在整個山圈就特別受人尊敬。
不過,在當年民國時候,大寨鄉鬧土匪,有個叫陳三坎的大土匪聽到說清泉嶺村趙少農是個很厲害的木匠,然後就把趙士堂的爺爺趙少農抓到土匪窩裡面挖槍托子,就是把木頭加工成合適的槍托。
這一挖就是大半年的光景,後來槍托子挖完了之後,土匪不放人,把趙少農給抓起來,然後還挖了個坑,準備活埋,說是必須要用糧食來換。
然後趙士堂的奶奶,一個裹腳的農村婦女,便領著趙士堂的父親和二叔,到各村地主家磕頭求糧食。那些有地的地主,大多數也都是好人,一聽到這種事情,也沒有不出個心的,然後趙士堂的奶奶便湊了兩圈席小米,估計得有個三四百斤吧,運到大寨村陳三坎的營房去換人的時候,土匪已經把趙少農埋到胸口了。
陳三坎一看這麼多糧食,立馬就讓自己手下把人給挖出來了。
當時發生這件事的時候,趙士堂的父親趙培僧,也就是王少東的姥爺,也才只有四五歲而已。
再後來,趙少農回家之後,因為在土裡埋的時間長了,傷了腿,便幹不動活了。
趙家靠著祖宗留下來的十畝陵地過活,後來在快解放的時候,王少東的姥姥跟著娘逃荒要飯來到了清泉嶺村,被好心的趙士堂的奶奶收留住了一晚上。然後,趙士堂的奶奶看到當時才只有十四歲的王少東的姥姥還算靈巧,長得也算體面,便跟王少東姥姥的娘商量了商量,就讓王少東的姥姥,跟王少東的姥爺,湊了一對。
當年王少東的姥姥和姥爺一個十四歲,一個十五歲,就訂了婚事。然後轉過年頭,一個十五歲,一個十六歲,就結了婚。
放在現在這個年代,十五歲十六歲的孩子,高中都還沒上呢。
但是在那個年代,大約也就是剛解放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挑大樑,當勞力了。
因為趙少農的腿腳受過傷,體力活什麼的都幹不了了,而趙培僧的弟弟趙培亮又還小,當時也就只有十一歲的樣子,所以家裡面裡裡外外的,就都落在了趙培僧兩口子身上。
再後來,王少東的姥姥十七歲的時候,就生出來了趙士堂,也就是王少東的大舅。
一步步的,這一家受過無數苦難的人,一步步得走了過來,慢慢的也繁衍起來,趙士堂兄弟三個,還有一個妹妹。趙士堂繼承了祖輩的木匠手藝,跟前一子一女也都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然後趙士堂的二弟在大寨村幹起了木材批發加工買賣,現在一年接近十萬塊錢的收入,在村裡也算很體面了。趙士堂的三弟算是個不務正業的另類,但是現在一天一百塊錢的工資給自己外甥當長工,也讓趙士堂放了心。
要說到趙士堂的妹妹家,那可真是老趙家的驕傲了。現在王少東家在整個桃花嶺村,早就名聲在外了。
今天還聽鄰居說自己外甥今天到村頭的打麥場講話來著,當時自己沒有空沒去成,這會兒怎麼到了自己娘那邊了呢?趙士堂忙來到了自己母親這邊。
到了屋裡,趙士堂一看,笑著對自己母親說道:“沒事,喝醉了,睡覺呢。”